2023年4月27日,是赵丽芬(化名)与“人工心脏”相处的第三天。这场需要莫大勇气面对的高风险手术,她挺过来了。很快,她在被安装上这颗机械心的第二天,拔除了气管插管,并且能够自主进食,生命体征平稳,这意味着短暂的胜利。
胜利的喜悦,与4月24日植入人工心脏手术当天的紧张氛围形成了巨大对比。这颗“机械心”与赵丽芬的心脏共联的短暂日子里,夜深人静时,可以听到它传来微弱的转动声。
“人工心脏”这四个字,总带着浓重的科技意味。但在心脏外科医者的眼中,它是能够延续生命的锦囊。用人造器官代替自然器官的临工心脏临床应用越来越被医学界普遍接受与认可。
人工心脏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真正的心脏用人工的机械心脏替代,属于完全人工心脏;另一类为辅助人工心脏,是将原有心脏保留,在旁边放置第二颗“心脏”,与原有心脏协同工作。这一次,给赵丽芬安装的是辅助人工心脏。辅助人工心脏有左心室辅助、右心室辅助和双心室辅助,她身上的则是左心室辅助装置。
逐渐“衰微”的心脏
2015年开始,赵丽芬(化名)就开始常常感到胸闷气短。每当干了重体力活后,这种症状就持续加重。喘不过气的情况是常有的,她已经回想不起,这8年来,已经奔波于医院多少次。每每当地医院接受对症治疗后,情况总能够得到暂时缓解。
但这恼人的心脏病,却越来越拖垮着她的生活。今年年初,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她,在当地医院进行了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但1个月以前,病情越发严重,超声检查提示二、三尖瓣返流(重度),左心及右心扩大,医生建议再度进行手术治疗!
彼时,51岁的赵丽芬已经严重到只要一活动便会胸闷、气短,甚至有时躺到床上什么也不做也会气短。面临如此困境,她不曾放弃。她的家人在全国各地咨询了3个多月,最终选择来到西安高新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入院时,她的症状已经严重降低她的生活质量。“刚入院那阵,她总是会恶心呕吐,食欲不好,睡眠就更不好了,体重一周之内减轻了3斤。”医护人员回忆。
据医生介绍:“ 术前患者超声显示EF值只有19%,EF代表心脏泵血的能力,正常人在50%以上,19%就代表着心脏已经不太能跳得动了,心电监护显示频发室性早搏。她的情况十分不乐观,如果不能及时手术干预,恐怕只能等到悲剧的结果。据统计,心力衰竭患者5年内死亡率为30%~50%。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只有心脏移植和植入人工心脏两种办法,然而器官移植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因为供心有限,多数患者只能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逝去。终末期心衰患者是人工心脏的主要适用人群,是心衰患者延长生命更现实的选择。”
再加一颗“机械心”
以“人工心脏”协同原有心脏工作的治疗方法,在医生的脑中成形。反复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后,手术计划提上日程。
这是一场注定不简单的手术,举全院、各方之力,为了顺利实施手术,奋力挽救患者生命。心脏大血管外科多次组织院内协调会议,对手术室、麻醉科、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专项培训。此外,邀请了人工心脏厂家、美国相关专家进行视频会议讨论,进行技术指导。作为全球著名医疗机构美国妙佑医疗国际的联盟医院,医院也协同美国妙佑医疗国际的力量,共同制定医疗方案。
4月24日中午,患者被推入手术室。紧张的气氛弥漫于空中,在场的心脏外科、麻醉科医护人员参与和见证着这场特别手术的完成。“谨慎”二字贯穿于手术始末。经过仔细测试人工心脏效果后,“人工心脏”被置入后,与心脏并联,一头连着左心室,一头连着人的主动脉。血液从左心室经“流入管”进入“人工心脏”内,“人工心脏”再将血液推出,经“流出管”输送至主动脉,从而辅助患者血液循环。
在心室辅助装置的工作原理中,患者的心脏依旧处于跳动状态,只是无法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血流量。血液将在心室辅助装置的泵里流动,伴随心脏一道工作,补充原有心脏无法提供的那部分心输出量。
历时4小时,直至缝合完手术切口,患者无异常指征,平安返回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周密监控和术后治疗。这个转动的“人工心脏”与患者体内那颗艰难跳动的心脏一起,将继续维持着她的生命。
重启“心”生
短暂又漫长的4小时术程里,术者面临三大难关。其一,止血难关,在心尖上缝合人工心脏的时候局部容易撕裂,终末期心衰的患者凝血机制都比较差,更易出血。其二,需要正确评估术前及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准确地设定人工心脏的流量。正常的心脏血流依靠人体的自我调节,人工心脏的血泵却是固定转速,无法自行动态调节。其三,植入人工心脏后要通过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器等实时、动态、反复评估患者各个器官功能的变化情况。
术者攻克难关后,未来的日子,还有医者与赵丽芬(化名)要共同攻克的恢复难关。在术后恢复期,装置左心辅助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增强,凝血系统也增强,两个系统的不平衡,就有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此外,长时间应用抗凝药物诸如肝素等可能引起凝血障碍。还需注意经皮电缆的感染预防,人工心脏有一根电线从胸部牵出体外提供能量,患者的出线创口容易感染,以及人工心脏流量的调整、电源等问题,均是接下来要严密监控和应对的挑战。
而痊愈后,拥有两颗“心脏”的赵丽芬将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无法趴着睡觉、不能靠近电磁炉、不能过安检门、体内的血泵运行时的声音、每天都需要充电……但,这个鲜活生命可以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得以被延续,虽困难重重,但无疑是幸运的。
我们敬畏生命的重量,致敬患者求生的意念和渴望,惊叹医者不断探索与挑战的魄力,感慨技术造福于人的幸运。同时,也深深祝福患者后续恢复平稳,平安地、好好地活着!
让患者有尊严的生活,健康才是最本真的幸福。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