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谈到肝炎,通常指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但其实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型五种肝炎。现阶段,丙肝也是一种流行甚广的传染病,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没有明显表现,加之人们对丙肝传播途径又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丙肝患者没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85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且每年因此导致的死亡病例高达35万例。据估计我国约有1000万例丙肝感染者。目前,丙肝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一、 什么是丙肝?
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已发现丙肝病毒有6个基因型。丙肝病毒的传染性虽稍弱于乙肝病毒,但它更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约60%~85% 的丙肝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
二、丙型肝炎是如何传染的?
了解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对于防止丙肝的流行非常重要。丙肝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染:(1)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曾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播途径,1995年之前使用血液和血制品的患者是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对血液和血制品筛查方法的改进,这种传播方式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用品进行针刺或侵入性操作等,如静脉注射毒品、共用牙具、剃须刀、纹身和穿耳环孔等均是丙肝的传播方式;
(3)性接触传播,尤其是多性伴或同性伴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
(4)母婴传播,丙肝病毒(HCV RNA)检测阳性的母亲,传播给新生儿的几率约5%。
然而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如共用餐具、交谈、握手、拥抱、打喷嚏、咳嗽等不会传染丙肝,在无皮肤破损或其它血液暴露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传染丙肝病毒。唾液并不能传播丙肝病毒,甚至礼节性亲吻等这样的接触也不会传染丙肝。因此大家不必谈丙肝色变。
三、感染丙肝后都会有哪些不适呢?
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少数急性丙肝病毒感染者在6个月内可以自行清除掉丙肝病毒,若超过6个月病毒仍未被清除则转成慢性丙型肝炎。
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乏力、右肋区疼痛、尿黄、眼黄等表现,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多数患者会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可表现为肝炎的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化验肝功反复异常、丙肝病毒(HCV 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丙肝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但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生肝硬化。多数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即虽然已感染病毒,但自身没有不适的感觉);即使有些乏力或食欲不振也很少被认为是得了肝病。有些患者已经发生了肝硬化,也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常常是在体检时或者是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被查出。若发展成肝硬化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水、吐血、便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慢性丙型肝炎疾病进展缓慢,在感染丙肝病毒多年以后,一部分人会发生肝硬化,若同时有酗酒或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或伴有肥胖、糖尿病等均会促进肝病的进展,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癌。除了导致肝脏损害以外,丙肝病毒还可以损害肝脏以外的器官,如可以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肾小球肾炎、B细胞淋巴瘤、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疾病。
四、丙肝若不积极治疗会有哪些危害?
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肝癌、肝衰竭,危及生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20~30年有10%~2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3%-5%的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
五、如何预防丙肝病毒的传播?
与乙肝不同,目前丙肝无可预防的疫苗。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丙肝的传染途径进行预防。
六、感染丙肝后如何治疗?
以往关于慢性丙肝的治疗多以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主, 疗效70-80%,该治疗方式少数患者有可能出现较严重不良反应,且治疗的疗程较长,而且因为要注射用药、药物需放冰箱冷藏保存,患者痛苦而不方便。
近年来丙肝的抗病毒治疗取得很大突破,随着新型高效、耐受良好的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的临床使用,绝大部分丙肝患者可被治愈。如果患者没有进展到肝硬化,只是丙肝病毒感染或肝炎,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后,可以达到病毒清除、肝脏炎症消失。此类药物的特点:口服即可、疗程短、高效、安全、副作用少。但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在感染科(传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通常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4周、8周、12周等时间点及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多次进行丙肝病毒定量、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测等,必要时进行甲胎蛋白和上腹部影像学等检查。
七、如何判断丙肝已经治愈以及停药后应该如何监测?
经DAAs药物或干扰素治疗后,在治疗结束后如第12周和第24周检测丙肝病毒定量,如仍检测不到丙肝病毒,则表示达到临床治愈。需要强调的是,治疗结束后仍需根据病情每半年到1年监测病毒定量、肝癌指标、肝功、血常规和上腹部影像学等检查,以及时发现复发并检测是否发生肝硬化进展、发生肝癌等。
作者: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医师 李竹
编辑:李欢
相关热词搜索: 注意啦!“丙肝”不是“饼干” 感染丙肝后如何治疗?
上一篇:朋友圈兜售肉毒素玻尿酸 进价500元售价达2800 下一篇:防霾全攻略:雾霾天如何做好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