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 正文

人物|62岁西安医者的执着

健康资讯 2020-03-02 17:07:00
[摘要]“没有哪个传染病是不可防,不可控的,只要我们按照规范,认真的培训,把消毒、隔离等环节做的很到位的话,我保证你们一个人都不会感染。”

  看到马庆久的履历,医观者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便是:62岁(虚岁)、普外科专家、民营医院院长,无论从哪点看,他都不应该是此次援湖北的“主力”。

  而他却以陕西省第四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的身份出征,扛起了这批医疗队与疫情做斗争的大旗。

  从医37年的他立誓:保证此次战疫全队0感染,让每位队员安全回来!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份坚守,怎样的责任与担当,怎样的魄力呢?

  带着诸多疑问,医观者连线了在武汉一线的马庆久。

- 壹 -

  “没有哪个传染病是不可防,不可控的,只要我们按照规范,认真的培训,把消毒、隔离等环节做的很到位的话,我保证你们一个人都不会感染。”

  这是西安高新医院院长马庆久作为陕西省第四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在飞机上对全体队员所说的原话。

  单从这句话看,即使是旁观者,也对这次“战疫”有了些许的信心。

  但作为外科专家的他,真的能担此重任吗?

01.jpg

▶陕西省第四批援湖北医疗队队长马庆久

  马庆久坦言,对于此次疾病本身,他不是内行,对该病的治疗也并不精通。但近30年的外科医生经验让他对消毒、感控方面较为敏感。加之十几年的医院管理者的历练,对于感染控制并不陌生。

  在他看来,传染性疾病治疗是一方面,而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医护人员、保护患者,阻止大面积扩散,这是作为管理者比较熟悉,也是比较在行的。

  即便如此,此次高负荷、高压力的工作,对于62岁的他来说,仍然是一种挑战。

- 贰 -

  年龄的劣势,亦或是优势。

  马庆久没有避开年龄这个“硬指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年龄大,确实是劣势,体力、精力上肯定不如年轻人。但相反,经验要丰富很多,心理承受能力会强很多。这场“战争”,考验的不止是“作战技术”,更重要的还有“作战心理”。

  在陕西第四批援湖北医疗队中,80后、90后占到了80%以上,毫无疑问,这一代人是此次战疫的“主力军”。

  马庆久说,在他看来,除他之外的这144名医护人员就像他的孩子一样,很多人比他的儿子还要小了很多,自己阅历深、处理感染防控等各方面事情比年轻人多,他的存在,就是让年轻人心里感到踏实,给他们吃颗“定心丸”,做好他们的“主心骨”。

02.jpg
▶马庆久在湖北武汉一线

  虽然每位“参战者”都写下了“请战书”,按上了鲜红的手印。但不代表他们不怕,网络发达的今天,很多医护人员从网络上看到前线的种种,心里会怕,觉得恐惧,有所担心,这是人之常情。

  因此,马庆久认为,他有必要在到达武汉之前,为队员们做好心理建设,给他们鼓励,给他们信心,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此去有困难是必然的,如果没有困难,也失去了全国各地医者前去驰援的意义,但马庆久详细研究过这次疫情,他认为,这次疫情并不是劣性传染性疾病,致死性较低,最开始的医护人员感染,是因为开始防护设施不到位,加之意识不到位,而在1月31日之后,随着大家意识的提高,几乎没有医护人员再被感染。

— 叁 —

  一个团队中,需要有更沉稳、成熟的人来坐阵。

  这一点是马庆久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感悟到的,也是他此番坚决要到一线坐阵的缘由所在。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对于马庆久这位亲历者来说,是幸运的,也是刻骨铭心的。

  当时年仅17岁的他,从废墟里爬出来,面对周遭的一切,恐惧的情绪占据了内心,弥漫了整个村庄、城镇。这时,有位比他大八九岁的民兵,镇定自若地开始组织爬出来的人进行搜救。

03.jpg

▶马庆久(右一)与其他省份的同行交流

  那一刻,马庆久感觉不再慌了,心里踏实了许多。那时的他便意识到:一个团队中,有一个心理比较成熟、镇定,能够指挥局面的人是多么重要。

  也正是有着这样的经历,之后的他参加高考成为了一名军医,在部队接受了全方位的培训。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每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们都冲在前面。“非典”、“埃博拉病毒”都有他们的身影……

  2007年,48岁的他退役后并没有休息,而是作为西安高新医院的院长,再次担负起救死扶伤的职责,用他的话说,只是换了一个“作战”的场地。

  而这次“前线告急”,已过花甲之年的马庆久虽不是“对口专业”,但他认为,他可以胜任当年那位“长者”的身份,坐阵前线,为这144人做好“主心骨”。

- 肆 -

  虽然此前马庆久为队员做足了思想工作,但真正进入一线的第一天,“意外”还是发生了。

  两位医护人员进入病房不久,便晕倒了。马庆久组织人员将他们抬出隔离区,卸下全身的“武装”后,两位医护人员清醒了。

  马庆久知道,很多医护人员都没穿过防护服,这两位医护人员身体没问题,只是因为过度紧张而引发的晕厥。继而打趣地说:“是早上没吃早饭,还是昨晚没睡好呀?”

  两位医护人员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太紧张了,早上只吃了个鸡蛋。再加上穿上防护服后透不过气,那种窒息的感觉之后便晕了。”

04.jpg

▶马庆久在湖北一线查房

  马庆久接着说:“今晚好好睡一觉,和下班后的队友交流一下经验,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

  但在马庆久心里还是担心他们走不出自己那一关,于是,有队友下班后,马庆久主动将他们召集到一起,谈各自在病房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情况。直到看到两位晕倒的医护人员有了放松的状态。

  第二天,他们又穿上防护服,马庆久把他们送进入了病房。

  下班后,他们兴奋地对马庆久说:“今天进去感觉完全不同,其实就是改变了工作方式,开始有点恐惧,感觉进入到了生命的终端,后来慢慢地放松了,就都好了。今天还给病人扎了两针,很成功。”

  看着侃侃而谈的他们,马庆久舒了口气。他知道,心理放松后,做什么都顺畅,之后就会很顺利了。

- 伍 -

  看到空床位,便看到了希望。

  2月24日,陕西省第四批援湖北医疗队所对接的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和武汉第三人民医院,都有了空床位,他们兴奋极了。

05.jpg

▶马庆久出发前做动员讲话

  马庆久开心的像个孩子:“说明我们的努力有了成效,在全国支援武汉的情况下,武汉控制住了,我们就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而谈及家人,马庆久笑了,他说:“我爱人也是医生,儿子在这种环境长大,也很熟悉。”

  临行前,妻子打趣地说:“你去是给大家壮胆去了,有你在,大家都放心。你这老革命了,应该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他回答:“放心吧,我没问题。”

  妻子说:“我们不担心你,你没问题。我们担心的是你带那么多人出去,把哪家孩子感染了,你这责任难当啊。”

  马庆久当即为妻子保证,145人,不会有一个人感染。

  转而马庆久说:“看得出来,他们表面上不担心我,其实内心也有担心,毕竟前线真正是什么样的,谁也不知道。只是怕给我增加压力而已,但我知道,他们是支持我的。”

06.jpg

▶马庆久(中)和同事在一起

  而在这场“战疫”中,悲观者认为,失去的终将无法弥补;乐观者认为,危难中的真情永难忘怀,汲取教训,健康是福。

  马庆久认为,是灾难,也是机会,更多年轻医护人员,从中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应对方法,这样的“火线”锻炼,便是收获,也是让他们在今后任何突发事件中沉着应对的基础。

  而对于自己,他开玩笑说;“虽然我今年62岁,但我的状态更像26岁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状态26岁的马庆久会带领他的团队取得最终的胜利,会将他的145名队员安全带回!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着千千万万马庆久一样,坚守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终将为我们带来平安胜利的消息。

- 陆 -

  结束通话后,医观者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是勇气?这场“战疫”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马庆久用实际行动告诉医观者,自己的经验,家人的支持,队友的信任,都是让他鼓足勇气的重要因素。

  那对于普通医护人员来说,又是什么呢?

  医者天职,救死扶伤。

  他们抱团取暖,鼓足勇气,战胜自己,继而战胜病毒。

  从开始的那一刻,我们便知道,

  这场“战疫”终将胜利。

编辑:袁毛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物|施秉银为何“固执”于甲亢? 下一篇:评述|新院区开工,西安市中医医院的进与退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