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在很多西安人的印象中,市中医医院搬迁至北郊的时间不长。 事实上,也真的不长,即便从正式开诊开始算,也才刚刚满5年不久。 在医观者看来,这应该是未雨绸缪,是顺势而为,也是西安市中医医院的进与退。
▶2020年9月1日上午,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项目开工仪式现场
年龄稍长些的老西安人都知道,最开始的西安市中医医院是在南关正街,只有50张病床和74名职工。3年后的1958年,彼时的西安市第七医院并入,同时作为西安市第二医学院教学医院,床位增加到了250张,职工也扩充至331人,算是初具规模了。 1965年,西安市政府决定,将西安市中医医院与红十字会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院址对换。于是,西安市中医医院迁至较为繁华的东大街与解放路十字西北角。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在接下来的50年里,西安市中医医院可谓是“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这直接让她在西安的百姓当中积淀了自己的品牌、口碑、技术、人才、学术,还有数百个弥足珍贵的验方、效方,更有多个享誉省内外的院内制剂。▶西安市中医医院东大街325号老院址(原大差市院址) 除此之外,在这50年间,西安市中医医院还铸就了一批省市级、国家级的名中医,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专家的技术和声望,还有很大一批老百姓对医院的信赖和认可。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很多成长总是历经磨难才见繁花盛开! 为了更好地发展,造福更多的老百姓。2015年1月,医院整体搬迁至西安市凤城八路69号新院址。 空间更大了,环境更好了,编制床位扩充至1001张,医院在岗职工也增加至1500余人,西安市中医医院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医院搬迁前,有不少人担忧:搬到那么远的地方,还会有患者愿意去吗?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量会不会下降?医院的职工会不会流失? 一直到医院整体搬迁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顾虑甚至是质疑的声音都不绝于耳。
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技术还在,口碑尤新。 宽敞明亮的病房、崭新的环境、先进的医疗设备,高标准、新起点,医护人员用精心细心的治疗,耐心贴心的服务征服了不少人。 有人说,我们的人生是在好奇与渴望中度过的,我们都具有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充分体验、享受。 2015年1月,医院整体搬迁至西安市凤城八路69号新院址。 2015年2月,新院门诊试运行,并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 那么,时至今日,已经过了5年。我们来看看这5年,西安市中医医院是否像在大差市院区的那50年一样有所成长,有所发展呢? 据医院内部数据显示,与整体搬迁前相比,医院的门诊量增加了107.4%,住院患者增加120.6%。 看似简单的两个数据,但你要知道,这是多少患者不离不弃,对中医院品牌的认可,对中医人的信赖,才有这样的结果。 再说一个小插曲,有医院的同事在工作间隙同医观者交流说:“你看咱医院刚搬过来的时候,还有人担心没人愿意来这边,你看看现在,看看现在……” “现在不少科室都挂不上号,住院都加床,咱们这是开了挂在发展的节奏啊!” 罢了,毕竟在他的言语中,没看出任何“吹牛B”的部分,无法反驳。 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需一直关注着前方的路,为将来着想并做相应的准备。 刚才说了,历经几代中医人的传承与发展,西安市中医医院从当初仅有的50张病床和74名职工。发展成一个拥有1030+张开放病床,1634+医护人员、各种设施设备齐全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然而,随着西安常驻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内容:诊量增加107.4%,住院患者增加120.6%,挂不上号,病房加床…… 这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可不就是医院门诊量、住院病人数均趋饱和,医疗用房严重短缺,制约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嘛。 当然,我们不能只发现矛盾,不想办法解决。在这一点上,医院主管部门西安市卫健委的做法着实值得称赞。 经过多方论证,沟通协调,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项目应运而生。 其实,对于这个项目的出现,医观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个是从宏观角度看,这是西安市城市发展的整体布局,从这个角度看,全市的医疗资源要得到合理配置,充分考虑各个区域百姓的实际需求。 2018年1月24日正式出台的《西安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8—2030年)》明确:到2030年,实现中医药服务领域全覆盖。 届时,全市中医医疗服务量占到基层医疗服务总量的30%以上,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85张。同时还要创建一批中医药养生康复、医养结合、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从全市医疗资源布局来看,西安市中医医院北迁后较大地改善了城北地区居民的医疗服务条件,但城南地区尚无成规模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力量和服务能力比较薄弱,现有中医药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当地群众对优质中医药医疗资源的需求。 所以,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项目的落地,也是解决属地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不均衡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正如西安市副市长徐明非在开工仪式上所言:这是整体医疗资源的重新配置,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项目,不仅要成为长安区人民的福音,更要成为全西安市人民的向往。
西安市中医医院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西安要推广和发展中医文化,西安市中医医院责无旁贷,也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而且还得在关键的时候担当“领头羊”的角色。 再从微观角度看,西安市中医医院自身的发展问题,随着医院各项业务指标的快速增加,现有医疗资源与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愈加突出。 医疗用地和各项指标都趋于饱和,建设医院南院区是中医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是医院今后几十年发展壮大的有利契机,关系到医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发展定位。 说白了,西安市中医医院想要在陕西、西北乃至全国的中医圈子里占有不错的江湖地位,按照当前的规模还是有些差距,建设新院区是迟早要走的一步。 还有一个就是长安区的实际需求,长安区的医疗资源并不丰富,早前的“长安县医院”、“长安县中医医院”、“长安县妇幼保健院”虽然构建了整个长安县完备的医疗体系,但也仅仅承担了属地基础的医疗救助保障任务,即便是2002年撤县设区后的十多年里也并未“出圈”。 然而,长安区100万+常住人口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可想而知,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长安区人民的医疗条件亟待完善和提升。 长安区区委书记王青峰在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项目开工仪式现场就坦言:“长安区缺医院,缺大型医院,更缺好的大型三甲医院。” 直到2019年1月,长安区医院新院址投入使用,并交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管理,当地的医疗条件开始大幅度提升。 长安区医院旧址进行改造,提升为专业特色的妇幼保健院,更好的满足妇女儿童医疗保健需求。也就是说,长安区妇幼保健院搬迁至长安区医院旧址,也算是升级改造,有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唯独剩长安区中医医院没动作,估计也正想着如何发展,如何突破。 恰巧,西安市整体有布局,西安市中医医院有需求,那干脆合作吧。 所以,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郊院区还将同时增挂长安区中医医院的牌子,到时候很有可能是两块牌子一个主体同步运行。 此外,长安区还将建设投资15亿元、占地203亩、床位780张的常宁国际医学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 至此,长安区的医疗格局或将重新洗牌,长安区人民的健康也将得到高品质的保障。 第一次听闻西安市中医医院要建南院区的消息还是在2018年12月23日,当天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专家工作站在该院揭牌,仪式前西安市卫健委主任刘顺智在与石学敏院士交流的过程中,透漏出来的消息。 那个时候,具体的项目选址还没完全确定,只是有了大概的意向方位,而且这个项目的消息也没有完全公开,基本是在内部讨论阶段。 没过多久,也就是医观者第二次获悉这个消息是2019年1月4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安区医院开诊仪式上,长安区区长李娴在致辞时提到了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郊院区的项目。 当天,开业仪式结束后,在长安区卫健局某领导手里,医观者看到了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郊院区的项目规划图,地理位置大概在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的东南方向,城南大道东侧。但在交流过程中得知,也只是张草图,还没最后落定。 随后,在长安区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这样一段表述:“启动建设投资10亿元,占地100亩,床位1000张的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长安区中医医院),打造国际一流中医康养公园式医院。” 一直到2019年8月13日,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才发布了《关于拟批准设置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的公示》。 一年后的今天,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项目已经完成了工程立项、可研批复、文物勘察、场地清表等工作,且已正式开工建设。 换句话说,随着南郊院区的全面开工,西安市中医医院也将形成“一院两区”的雏形,面对全新格局,医院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如何创新管理,促进更好的发展?这都是当前每个市中医人,特别是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其实,有些时候,变化对于求变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坏事情。 事实上,或许你正对可以不断计划未来感到庆幸不已,并且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机会而感到欣慰和兴奋。 站位高一点儿考虑问题,建设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是西安市政府统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属地功能配套、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顺智在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还明确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37个市级中医学术流派、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 所以,对于西安市中医医院人来说,重点建设名中医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55个,有序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验方制剂。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迫在眉睫,但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要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传承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长效工作。 对于管理者来说,“一院两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挑战是摆在眼跟前的硬门槛。当然,这个问题在当下的市属医院里,并非西安市中医医院的管理者独有。 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西安市中心医院经开院区、西安市第一医院高新院区、西安市第四医院航天城院区、西安市第八医院高陵院区等项目的开展,这些医院的管理者也同样面临着“一院两区”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应用。 要借鉴,要学习。或许,西安市中医医院可以向兄弟单位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取取经,毕竟他们在这条路上的探索要早一些。兄弟单位之间的相互取经,相互帮扶,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在发展的道路上,大家共同进步,谁也别把谁落下,不是更好吗? 当然,还可以学习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毕竟他在分院管理的尝试上,已经迈出了很多步,彬州市中医医院、长安区医院、大兴善寺医院、一四一医院的运营,想必积攒了很多经验,也总结了不少教训。 医观者认为,探索“一院两区”管理模式,当在管理制度、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物资管理等方面逐步探索和尝试适应这种模式的创新管理,同时还得消除“总院和分院”、“主要和次要”的观念,夯实“一院两区”人才建设,稳中求进,守正创新。 一句话,就是既要摸着石头过河,也要胸有成竹阔步前行。 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长安区的就医环境,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全面提升长安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水平。 这是西安市中医医院建院65年来的重大突破,也是其实现跨越发展的里程碑。 所以,医院领导班子成员一定要统一思想、克服困难,站在医院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拿出勇于担当负责的精神,抓住机遇,形成合力,将西安市中医医院建设成全省乃至全国中医医院“领头羊”。 此时,西安市中医医院以大医精诚之力,让世人尽享杏林春暖。 此刻,西安市中医医院早已拥宁静致远之态,觅繁华似锦之度。 编辑:袁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