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陕西名院 > 西安市第一医院 > 正文

两位老人结伴捐献遗体眼角膜 为眼盲患者重见“春光”

西安市第一医院 华商网 2020-04-01 13:00:02
[摘要]“我们两口子这一辈子都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关心,国家对我们的恩情我还没有还完,这辈子是还不完了,若有来世,继续还。”这是有着40年党龄的孙有信先生在老伴的遗体捐献仪式上说的。

图片1.jpg

  “我们两口子这一辈子都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关心,国家对我们的恩情我还没有还完,这辈子是还不完了,若有来世,继续还。”这是有着40年党龄的孙有信先生在老伴的遗体捐献仪式上说的。

  孙有信和老伴王彩霞都是年过八旬的西安植物园退休职工,孙有信早年毕业于陕西省农业技术学校,是西安植物园资深的植物专家,王彩霞则是植物园的普通职工。他们在工作期间一直都尽职尽责、乐于助人。退休后,他们相濡以沫,特别是王彩霞身体不好,常年有病,孙有信则任劳任怨、精心照顾,成为小区里的佳话。2018年8月,两位老人通过各种媒体报道,了解到遗体和角膜捐献的知识,经过和家属沟通后随即做出决定:将遗体和角膜捐献给国家。

  在得到消息后,西安市雁塔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王芳和西安市眼库协调员孙富英、曹亚玲一起来到老人家里,办理了捐献手续。“遗体捐献是好事情呀,利国利民,人家能捐咱也能捐。这事要让媒体好好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孙有信高兴的说完后在捐献表上签名。因病卧床的王彩霞也坚定的在捐献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王彩霞说:“我一辈子都相信老孙,老孙做的决定肯定没错,他捐我也捐。”两位老人朴实而真诚,和他们平时的为人处世一样,捐献遗体和角膜就是为了帮助别人。

  从那以后,孙富英经常与两位老人保持联系,在电话里为他们的疾病答疑解惑,上门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老人需要住院治疗,孙富英总是忙前忙后。“两位老人确实非常善良,他们处处都替他人着想,确实让人感到敬佩。我一直将二老看做自己的亲人”孙富英说。

图片2.jpg

  作为角膜捐献协调员的孙富英,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穿梭于各个医院、社区,去宣传角膜捐献知识、为有捐献意愿的志愿者去办理捐献手续。她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会受到肯定和赞扬,也会遭遇不解,但她总会去耐心的面对每一个人。

  “作为角膜捐献协调员,我们不仅仅为志愿者完成捐献手续,更是要将他们作为朋友,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目前在我国能够选择角膜或者遗体捐献的人是少数,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让志愿者感到温暖。当然,遇到抵触这件事的人咱们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习惯了传统的事情,要想转变肯定有个过程。”孙富英的谈话里充满希望但也有些遗憾。

  目前在我国有400万人因角膜病致盲致残,角膜移植手术是他们重获光明的唯一方法。但我国每年实施的角膜移植手术只有6000多例,大部分病人只有在黑暗和痛苦中等待。珍贵角膜的来源只有爱心人士身后自愿捐献。清明节将至,在我们缅怀先烈、祭奠故人的同时,是否可以考虑如何使我们的生命更有意义,如何在我们百年之后仍然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2020年3月29日晚6点,王彩霞不幸永远离开了她所眷恋的亲人和朋友。孙富英在第一时间赶到家里,帮老人料理后事。随后西安市眼库和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赶到现场,完成遗体和角膜捐献工作。在捐献过程中,孙有信拉着孙富英的手激动的对其他工作人员说:“她就像我的女儿一样,比女儿还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还提醒工作人员:“听说角膜捐献有时间限制,你们别管我了,抓紧时间,别耽误了。”

  3月29日晚10点,王彩霞的遗体被运送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她将成为众多医学生的“无语良师”,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而她的一对角膜则静静的保存在西安市眼库的恒温冰箱内,等待使两位盲人重获光明的那一刻。

  3月30日,王彩霞的两片角膜在西安市第一医院成功移植给两位角膜盲患者,她又看到了繁花似锦的春天。

编辑:刘潇

相关热词搜索: 老人 捐献 遗体

上一篇: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西安市第一医院院迁建项目启动 下一篇: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清明节门诊工作安排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