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怀孕已32周的晓晓(化名)在爱人和父母的陪同下被推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诊室……
面容疲惫的她因为胸闷憋气,多天无法平卧入睡。3个月前,晓晓在孕期20周时无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达39°,她辗转多家医院发热、产科门急诊,均由于病情复杂,无法进行治疗。即将为人母的晓晓竭力忍耐着不适,但最近,反复发热和进行性加重的窒息感让她几乎无法休息,最后被家人推进了交大一附院门诊部。
接诊晓晓的心外科郑建杰教授耐心细致地对她进行评估,紧急为其联系了心动超声检查。检查结果提示:晓晓患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室间隔缺损(膜周部)、膜周部间隔瘤形成、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室间隔膜周部间隔瘤右室流出道破口处赘生物形成。郑建杰教授迅速将其收住心血管外科病房,由此展开了扣人心弦的生命接力。
由于晓晓病情危重且特殊,必须在保证母婴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手术,为此,医院成立了由心血管外科牵头,产科、儿科、感染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救治团队,集学科和专家之智,共同为这对脆弱而坚强的母子保驾护航。
此时的晓晓刚刚妊娠32周,宝宝尚未足月,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正蚕食着她的心功能,保守的抗炎治疗已无法起效,瓣膜附着的赘生物可能随时脱落,从而引起重要器官栓塞和呼吸心跳骤停,心脏外科手术及剖宫产手术已刻不容缓!这也意味着医生和患者必须面对早产的残酷现实:仅有1000多克的小生命要匆匆提前来到人间。
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晚期的心脏,解剖位置不同于非妊娠期,心脏大血管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扭转,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同时,妊娠晚期生理性的血容量增多,生理性的高凝状态,胎儿胎盘娩出后,血流动力学在短时间内的骤变,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的肝素化增加了胎盘剥离面临大出血的风险……一个又一个互相矛盾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专家们一遍又一遍地沟通和完善治疗方案。
百感交集的晓晓家人听完心外科专家们的病情介绍和诊治方案后,深知希望与风险并存,他们表示充分信任交大一附院的医生。头发花白的双亲眼含热泪口中不断说着“谢谢”。
经过充分而紧凑的术前准备,手术拟定与11月7日进行。
晓晓的手术过程中也随时充斥着风险;产时出血偏多、血压有波动等对于普通孕产妇来说不太要紧的情况,放在她身上很可能就是致命的!另外产后1-3天,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也是心衰的高发期,她特殊的心脏能不能平稳渡过,都还充满了未知数。
心血管外科、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各科医护团队做好处理预案,制定了抢救方案,落实各个环节的配合,为手术做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
11月7日,手术室内,产科宗璐教授团队首先为晓晓行剖宫产手术,胎儿顺利娩出,1850克!她将胎儿递交给台下早已等候就位的新生儿科李小权主任后,迅速关闭子宫切口,减少出血,同时压迫止血。
接下来是心脏手术。
闫炀主任和周和平主治医师团队为晓晓开胸后,迅速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后修补室间隔缺损、清除瓣膜赘生物。考虑到这是一位育龄妇女,此次心脏对于她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整个手术过程慎之又慎,闫炀主任为患者精心修复了感染的三尖瓣,避免了瓣膜置换。晓晓处于全身低凝状态,心血管外科、产科、麻醉科团队密切配合,控制良好,已经缝合的子宫并未出现严重出血。经过相关学科专家的联合努力,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10余小时,晓晓清醒,她的心脏恢复良好,术后第一日就脱离了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状态恢复良好。
11月9日,新出生的早产儿宝宝在新生儿科团队的悉心照料下,顺利脱离呼吸机,在新生儿病房接受进一步观察。
11月11日,晓晓顺利转出监护室,在心外科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11月20日, 宝宝出暖箱,体重2100g。
11月24日,晓晓和宝宝康复出院。
“真的是太感谢一附院了,是一附院救了我妻儿的命啊。”晓晓的丈夫激动地说道。
面对晓晓这种复杂高危的病情,此次一附院多学科联合紧急救治感染性心内膜炎孕产妇,心外科、产科同期进行高风险的手术,新生儿科评估准确,处理到位,成功挽救患者和孩子的生命,代表了交大一附院各学科的综合治疗能力和重症急救水平,也体现出交大一附院强烈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编辑:刘雅婷
相关热词搜索: 心脏病 分娩 平安
上一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癌关注月系列活动开启 下一篇:专家学生共论“如何做好一名医生”“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