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这位贾府中真正的最高权位者,却不像管家王熙凤那样贪婪自私、与人为恶,而总是慈眉善目、与人为善。这一点在原著第三十九回从平儿同刘姥姥的对话就可以得到验证,话说因为贾母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可是刘姥姥却不敢去相见,于是平儿就对刘姥姥说:“你快去吧,不相干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由此可见,贾母心怀善念,与人为善是有口皆碑的。
果然,见面后贾母面对这个来打秋风的刘姥姥和孙子板儿,毫无傲慢和轻视,而是一口一个“老亲家”同刘姥姥亲切交谈,“又命人先抓果子与板儿吃。板儿见人多,又不敢吃。贾母又命人拿些钱给他,叫小幺儿们带他外头顽去”,并盛情款待她们祖孙二人,还带领刘姥姥在大观园游园。临走时在贾母的默许下,贾府人还送了刘姥姥满满一大车的东西,其中包括银两和各种吃的、穿的、用的,这些东西足够庄户人家几年的用度了。
贾母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不单单体现在对待刘姥姥身上,对别的毫不相干的穷苦人家也有一样。比如在原著第二十九回贾府人去“清虚观打醮”“看戏”,“凤姐儿知道鸳鸯等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自己下了轿,忙要上来搀。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剪筒照管各处蜡花,正欲得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儿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贾母听了忙问 :‘是怎么了?……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惯了,那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见的,他老子娘岂不疼的慌?……带他去罢,给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这一段情节描写,把贾母始终心怀善念,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叙述得清清楚楚。
贾母不仅自己做到了与人为善,还奉劝王熙凤也要这样做,在原著第一百十回贾母在临终前她对王熙凤说:“我的儿,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我也没有修什么,不过心实吃亏。”这句“不过心实吃亏”正是对贾母与人为善的高度概括,就因为贾母“心实”,总是实实在在待人,且心怀善念,不怕“吃亏”,所以总能做到与人为善。
其实,与人为善是一味养生的良药,它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就让人有一个泰然自若的平和心态。心态平和了,气血运行就通畅,身体自然就健康。而与人为恶的人就会因为时常对别人心怀恶意,什么事情都喜欢斤斤计较,总是让自己心情处于憋闷状态,日久天长就会损害身心健康。也正因为如此,总是与人为善的贾母心境是安宁的,心态是平和的,气血是通畅的,身心是健康的,所以她才如此健康长寿。
编辑:韩林娜
上一篇:长安方氏头针临床应用学习班会成功召开 下一篇:西安市中医医院获陕西省第三届骨质疏松知识挑战赛团体赛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