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闭幕式在西安奥体中心举行,这场陕西新模式的“全运盛典”完美收官。为全运会全程进行医疗保障的医护人员也终于回到了医院和家庭,距离他们8月23日开始集中隔离办公,已经过去了36天,36天凝心聚力,保质保量完成了医疗保障的艰巨任务。
很多人羡慕十四运志愿者及保障者,不用买票,还能在赛场内每天近距离观战,呐喊助威十分逍遥自在。实际上,他们各有各的岗位和职责,尤其是医疗保障人员,守在各自负责的医疗点位,不能走开,更不能干别的事情,每天早上7点15分开始,等待受伤的运动员,处理伤处,再等待,再处理,直到到晚上9点半,才能回到隔离酒店。西安市中医医院十四运医疗保障队马士航谈到,他们一分钟比赛也没看过。
西安市中医医院此次承担十四运篮球赛事的医疗保障任务。医院抽调了相关八个专科(呼吸、消化、心内、骨科、ICU、外科、脑病科、急诊)的23名骨干组成了医疗保障队,对于医疗保障队的医疗能力及救治水平层层选拔,成员皆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和主管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在正式前往保障前,全体医疗保障队员进行了多次专项救治培训和实地应急预案演练,4月19日,举行了十四运篮球项目的测试赛,全方位、全流程测试了医疗保障的及时性及可行性。
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呈现精彩赛事,是此次十四运的重要课题。因此要严格落实“疫苗接种+21天隔离或14天健康监测+核酸检测+闭环管理”的全方位防控措施。这意味着医疗保障成员也需要长时间进入闭环管理的流程内,不能回家。马士航说,他们队伍里有膝关节手术后坚持来参加保障工作的,也有家中亲人脑卒中正在住院的,更有夫妻两人都是医护人员,丈夫在援非,妻子将孩子交给老人,自己坚持来参加保障任务的。一个月多的“舍小家”隔离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8月23日,西安市中医医院医疗保障队开始进入指定的隔离酒店办公。每天跟随十四运篮球项目竞委会(西安赛区)大巴团进团出,集体工作,就赛事医疗保障可能遇到的场景,反复演练培训,调试医疗器械,补充保障所需的物资,明确各点位人员的职责。此外,加强与急救中心人员沟通协调,熟悉伤员转运路线,集中讨论、完善医疗保障方案。
9月9日,十四运首场篮球赛在西安市城市运动体育馆正式开赛,场馆内,每天都有上千名相关工作人员,这些都是医疗保障的对象。医疗保障队必须在上午7点15分进入体育馆,在各医疗点位就位。而篮球赛事对抗激烈,活动度大,时间较长,因此运动员出现脚踝扭伤、鼻部出血、肌肉拉伤、角膜擦伤等小状况不在少数。此外,还有志愿者等出现腹泻、腹痛、中暑、晕厥、发热等突发情况。西安市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除了对伤者进行常规处置外,还加入了中医特色的手法,利用推拿按摩帮助运动员缓解疲劳和肌肉酸痛,为一名急性阑尾炎发作的志愿者进行针灸治疗,缓解症状后送往定点医院。
赛事精彩纷呈,三人制篮球和五人制篮球在不同的场地进行,医疗保障队也对人员进行了分组,三人制篮球在户外进行,因此医疗保障的医护人员也在户外,近日西安连降大雨对全体人员都是一个挑战,保障人员衣服湿透丝毫不敢松懈治疗。火辣热烈的阳光下,浠沥沥的大雨中,激烈的篮球比赛场边忙碌着全体医疗保障人员的身影。
翻开医疗记录册,这些天共处理各类外伤、发热腹泻、中暑昏厥、过敏皮疹等医疗事件130余次,120按十四运绿色通道转运至后方定点医院伤员24人,转运至全运村医务室5人。其中有发热患者1人,从隔离转运,到医疗救治,再到终末消杀,在各级领导的协调指挥下,无缝对接,确保所有环节闭环管理。
隔离、救治、转运、消杀,这是这些天医疗保障队的全部工作和生活。紧张、也富有挑战,不敢有一丝疏漏。随着十四运篮球项目各项比赛鸣哨收官,西安市中医医院医疗保障队圆满完成了赛事保障任务。“服从领导、遵守章程,恪守医德、精进审慎,敬佑生命,热情周到、快速反应、责任至上,为健康全运保驾护航”的原则在这次十四运医疗卫生保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接下来,西安市中医医院医疗保障队伍正式从 “全运时间”无缝衔接至“残运时间”。保障队将认真总结十四运的经验,查漏补缺,进一步根据残运会轮椅篮球的比赛特点,改进优化保障方案,积极准备下一个任务:圆满完成残运会轮椅篮球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