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更替,四季轮回,庚子之初,新冠肆虐,辛丑岁末,卷土重来,这个冬天注定难忘,昼夜不舍的核酸采集,隔离点的纷繁交接,救护车的呼啸疾驰……
而您可能想不到……在医院里,还有一个忙碌的地方,坚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枕戈待旦,将科学规范的分类,严谨专业的救治贯穿始终,以构筑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将医院比作航母,那发热门诊就是一艘在前方巡航的护卫舰,如果说医院是疫情的主战场,那发热门诊就是,这个战场的前沿阵地。今天,我带大家走进西安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一起感受发生在这里的暖心故事。
发热门诊的医护每天都在忙什么
大多数人都知道,发热门诊的主要职责就是接诊发热病人、排查新冠肺炎患者;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是医院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医院里最忙碌的科室。
发热门诊,是一个具有潜在暴露风险的区域。为保证患者和他人安全,我们每天会根据流行病学史严格分类患者,有时不免要限制患者活动范围、避免或减少家属陪护,有些患者不理解,加上恐惧心理,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不予配合,有的患者甚至会和医护人员争执。
事实上,减少陪人是为了减少暴露的人数,限制活动区域是为了降低您被传染的风险。假设诊区里有一个阳性患者,如果同一时段有另外一个儿童来看病,3个家长陪同进入诊区,那么一家4口人都可能成为这个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都有被传染的风险;同样,如果一个患者即使有传染性,只要按照医务人员的安排,被限制在固定的区域内,或单独诊室内,就显著降低了同一时段来诊的其他患者被暴露的风险。因此,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每天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维持诊区的合理秩序,降低诊区患者被暴露的风险。
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一定要向医务人员报告自己的接触史和旅居史;只有医务人员尽早了解到患者的来源,才会做出合理的判断,也会第一时间对患者采取防护措施。
每一个患者离开后我们都要做终末消毒,从仪器设备到桌椅床铺,包括空气都要按照消杀制度严格消毒。在发热门诊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严谨细致,任何环节都不容忽视。只要进入了发热门诊,每一例前来就诊的患者都可能是感染者,你到过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是暴露区域,因此,发热门诊诊区实行分区管理,我们会随时根据患者的风险程度安排其所在的区域,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活动,自由出入。医务人员也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将感染及扩散风险降到最低。严格执行科学规范的消毒,以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确保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安全。让“最危险”的地方也能变成“最安全”的区域。
封控区里来的脑出血
12月22日,我们的值班医生给我打电话汇报,有一位高风险区来的患者突发左侧肢体麻木伴活动不灵3小时来诊,考虑急性脑梗死可能,请示是否需要溶栓治疗,因为来自高风险区,后续收住院治疗存在很大暴露的风险。
我安排第一时间做头颅、胸部CT检查,并完善核酸及溶栓前的血液化验,患者的头颅CT表现提示有出血,但并非新鲜出血,而是相对陈旧性的出血,而且出血量很小,综合分析后我们考虑患者为肿瘤伴发的瘤内出血,考虑到患者尚处于隔离期的最后5天,且没有急诊手术的指征,我建议患者继续居家隔离,等隔离期满再行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如果有病情突然加剧,再急诊入院,但患者家属听说脑出血,表示极大的担忧,坚决要求住院治疗,在综合评估患者的接触风险,前期的核酸结果并请示院领导后,我们将患者收住在神经内科隔离过渡病房,隔离期满后,我们为该患者行头颅MR检查证实患者为脑胶质瘤。
疫情严峻,我们既要避免医院内传播的风险,同时还要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有时候真的会面临两难的境地。但我们院长当时对我说:“咱们只要本着一条原则:治病救人,一切为了患者,就够了”。我当时恍然大悟,不管是疫情防控,还是危重症救治,只要我们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一切都变的没有那么复杂。
呕血的“黄码”范大爷
12月24日,消化科报告医务科,有一位因“呕血”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变为“黄码”,经疾控部门流行病学调查,其为C类密接人员,需要居家隔离,当时患者的消化道出血症状治疗后已达到出院的指征,但出于对患者的保护和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医务科建议患者转至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病室继续隔离观察。
患者刚转来发热门诊时带有很大抵触情绪,认为我们是恶意撵其出院,不给其正常饮食,每天都给他稀饭,龙须面等流质饮食,情绪非常激动,坚决要求正常饮食。后来,经过我们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和开导,患者开始理解我们的苦心,慢慢变得配合起来。我每天都会给他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并解释病情,经过1周的继续治疗,患者完全康复且隔离期满。
出院当天,我们为其联系了点对点转运车送至社区,到家后,范大爷激动地给我打来电话专门感谢我们,个中辛酸和感激溢于言表,最后大爷说:这一辈子都会记住你们中心医院的这些人!
疫情期间,外出求医可能比之前困难了一些,但我们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需要救治的人。
危机四伏的发热患者
12月28日,发热门诊接诊了一位从外院转诊来的40岁女性发热患者,送诊120医生告知病情较重,但患者意识清醒,接诊医生李轲很有经验,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的意识模糊,测血压发现患者的血压极低,考虑“出血热”可能,立即电话通知感染科付建军主任,并第一时间开始了补液抗休克治疗。
在付建军主任的指导下,一边积极抢救,一边联系转入感染科隔离过渡病房,经过数小时的抗休克治疗,患者于第二日病情逐渐平稳,脱离了生命危险。
很多人认为发热门诊只是简单的筛查,只要做好防护就够了,事实上发热病人中间不光有传染病人,还有很多急危重症,需要我们的医生时刻警惕。
接电话最多的人
我们发热门诊有一个非常棒的管理团队,其中包括医务科张勇副科长。他负责院内行政协调,与上级疫情防控部门的沟通以及对接疾控部门的联络。
因为每天常规性事务和突发性、指令性任务特别多,他每天奔忙在医院各处,不停地接打电话,24小时不能关机。为了工作便利,12月22日起,我俩在医院的办公室里住了下来,一直没有回家,我看到他每天都在不停地接打各种电话,他笑着说:“哎呀,我每天的电话估计有500通以上”。
开始时,我还有点不大相信,直到有一天早上,我到他的办公室商量事情,开门进去,他正顶着一头泡沫洗头,右手一边拿着水壶冲洗泡沫,左手还拿着手机在接着电话。这一幕看似荒诞,但却让人特别感动,很多人会抱怨疫情期间很多电话都打不通,一直占线。这是事实,需要协调和解决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张勇科长的电话也是一直在占线中,不是他故意关了机,而是真的太忙了,我作证!
后勤保障的“阿姨们”
为了保障发热门诊工作的正常运行,糖坊街综合办蒋美霞书记、戚蕾总护士长二位老师主动为我们承担了大量的后勤保障工作。从餐饮到住宿再到保暖,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封控之初,因部分后勤工作人员被居家隔离,食堂员工紧缺,总不能按时送餐。为了让我们发热门诊的值班人员按时吃上饭,两位领导就像牵挂自己的家人一样牵挂着我们,每天餐点,她们就主动到食堂去帮厨,帮忙打包餐盒,亲手将几十份餐搬运回就餐点,生怕大家吃不好,吃冷餐。
每一次看到她俩着急忙慌的样子,心里真的觉得特别温暖。
近期核酸检测常态化,院区医务人员被大批抽调到院外支援,本院核酸采集点排班吃紧,二位老师主动请缨负责;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聚集,她们重新规划了核酸采集时间,设置了新的核酸采集地点,规范设置了1米间隔线,并且经常主动承担院区本院职工和后勤保障人员的核酸采集任务。
我知道,她们做得这些事情,本来不是她们的本职工作。但是,在大疫当前的特殊时期,她们作为管理者,能够冲锋在前,不求回报,真正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感控“守护神”小王
每天上班,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要提前穿好全副武装的防护装备,在诊区不吃不喝工作6-10小时;规范的防护除了关乎自身安全,更关系着全体人员的安危。新冠病毒的变异让被感染的风险明显增高,所以守好感控第一道防线至关重要,发热门诊的院感防护,可以说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我们专门设置了专职感控监督员。这位感控员王旭同学,特别认真。她每天会在穿脱间、污染区巡回,监督我们的工作人员是否安全合理防护。她特别能“告状”,只要发现不安全的行为,她就会拿小本本记下来,发微信给我。
她也会监督大家在驻地的不安全行为,督促大家及时整改。而且她还负责不定期考核大家的感控知识。小王同学年纪虽小,但特别专业,特别认真。为了大家的安全,她有时候有点较真,但我们需要这样的“守护神”。
“狠心”的护士长
我们发热门诊的护士长由感染科张晓燕护士长兼任,之前对她的了解不多。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她特别“狠心”。
因近期院感防控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发热门诊所有区域需要关停中央空调、不得在诊区洗澡、饮食等。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严格执行这些新的感控要求。
为此,她清理了清洁区所有的水杯,让工人封闭了所有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切断了更衣室里面的淋浴器水源,从根本上杜绝了这些不规范的行为。院感防控,绝非儿戏,对于抱有麻痹思想的人,就需要这样“狠心”的人来管一管。
保洁经理进了污染区
保洁人员通常都是老阿姨,你让老阿姨打扫干净卫生她可以做得到,可是你让老阿姨穿脱好防护服,老阿姨不一定做得到。我们发热门诊的王阿姨经过多次培训,仍未能考核合格。
为了避免意外,我们找到院区负责保洁的杨经理,要求换人。但现在临时招人来培训显然并不现实,为了保证所有人的安全,杨经理经过认真培训合格后自己穿着防护服进入了发热门诊污染区。特殊时期,就是需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她进去之前,我看到她脸上的些许紧张,进去之后,她把诊区收拾的特别干净利落,经理就是经理,还真不是白给的。
后勤运维部也有“大白”
糖坊街院区运维部的师傅们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完全做到了有求必应,随叫随到。发热门诊关停中央空调后诊厅里特别寒冷,为了让患者和医护人员有舒适温暖的诊疗环境,医院第一时间购买了空调和暖风机。但由于患者太多,诊厅不能长时间停诊消杀后再安装,运维部的工人师傅们穿着防护服进入了污染区。非医学相关的人员,不穿防护服还不觉得恐慌,穿着防护服工作反而会觉得恐慌。
但在这特殊的寒冬里,这些工人师傅们并没有表现出来半点畏惧,他们大胆地进入污染区,在防护服的羁绊下缓慢地笨拙地操作着,足足用了4个多小时安装了一部空调。再后来因为院区需要安装照明灯、犬伤专用水龙头、紫外线灯维修等等,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进入污染区认真地工作。
在这个寒冬里,温暖我们的,不只是穿着防护服采集核酸的“大白”,还有这些非医学专业的,各个岗位上为抗疫贡献力量的“大白”。
我们的“大数据”管理者——信息中心
发热门诊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流调协查,我们随时可能会接到疾控部门,社区工作者的协查电话,流调的时间性要求很高,第一时间理清线索,对于阻断传染源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经常会请信息中心的同事们对就诊数据进行抓取,我们信息中心的王威主任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不管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我们发出协查请求,他就会第一时间反馈给我们结果。
王主任对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很高,他经常会提醒我们如何从数据管理的角度保障我们不漏掉任何一个可疑的接触者,有几次,我是在凌晨3点左右找他,他也没有一点怨言,表现出了一个领导应有的担当与责任。
我们是最温暖的“Team”
我们发热门诊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大家都是从不同科室抽调来的人员。虽然身处同一所医院,但平时都不太熟悉,大家却能为同一个目标团结协作,大家都能不顾一切地工作,这是这段时间来最让我感动的事。
每一次参加消杀工作的同事里都有值大夜班下班的人,走的时候都是第二天晚上了!药剂科的阮芙蓉老师,年龄很大了,我并没有要求她参加消杀工作,但她自己主动加入进来。
最让我感动的是儿科的赵兰心大夫。我第一次进入污染区时还不认识她。凌晨5:00多,看见她穿着防护服一直在诊区不停奔走,不停地接打电话,透过她的面屏我看到了一个干练的儿科医生的眼神。当需要给高危患者复核核酸时,她似乎有几分紧张,问我:“主任,可以不采吗?”,我说:“那肯定不行,不行我去吧!”她说:“那还是我去吧,反正刚才我已经给她采了一次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看着《有那么多人》的那个宣传视频,不禁泪目,90后这一代也很棒的,他们有自己的担当。所以,我们完全不需要害怕,从医务人员,到行政人员,到后勤保障人员,在每一个岗位上,都有那么多人在为努力发光,努力让自己变成火炬,努力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整个冬天。
致敬我们这个临时组建的,看起来七拼八凑,但却让人倍感温暖的“Team”!
通讯员 刘志勤
编辑:刘雅婷
相关热词搜索: 发热门诊 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