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当下,个人是做好防护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个人防护,除了大家熟知的“接种疫苗、带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一米距离、不聚集”等基本措施外,如何才能更好地在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尽可能减少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我们认为了解病毒的特性很重要,例如病毒的活力,病毒弱点,病毒在外生存时间、杀灭病毒的方法等等都很重要。
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新冠病毒在常见生活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
新冠病毒在空气环境中传播,除了病毒种类、病毒载量等内在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温度、湿度、紫外线辐射以及接触不同材料物品等多因素的影响。那么在体外环境中它到底能存活多长时间?
新冠病毒在不同材料物品表面的生存时间不同,最短的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但如果温湿度适宜,也有可能存活数天。不锈钢、塑料材料的物品普遍存在于生活中。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塑料、不锈钢等物品表面存活时间较长,室温条件下,可在不锈钢表面存活7天左右;在21~23℃、40% 湿度条件下,在塑料表面持续存活3天后仍有传染性,在室温、湿度65% 条件下,在塑料表面可存活7天左右。
纸张属于我们日常办公、生活、学习所需用品。研究显示,新冠病毒在打印纸或纸巾上可持续存在3小时,在钞票表面可存活4天,在纸板表面可持续存活24小时。以玻璃、木材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和以纤维、棉花为原料的衣物等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布料和木片表面可存活2天,在玻璃表面可存活4天。此外,在铜制品中可持续存活4小时。总的来说,新冠病毒在不锈钢、塑料及玻璃等物品表面的存活时间较长,而在铜和纸巾等材料表面的存活时间较短。
2、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新冠病毒的影响
新冠病毒在不同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存活时间不同。温度越高,存活时间越短;湿度相对降低,有利于在空气中悬浮或扩散,增加传播风险。实验数据发现,新冠病毒在4℃比较稳定,第14天50%的组织细胞感染量仅下降0.7个对数单位,而温度升值70℃,病毒灭活时间仅需要1~5分钟。而另一研究显示,在27℃、85%湿度条件下,新冠病毒可在鼻腔黏液和痰液表面存活约10h,而在21℃、40%湿度时,可存活约为1天。
3、封闭空间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场所
无论是打喷嚏、咳嗽,还是大声唱歌、呼叫,都会有大片飞沫飘散到空气中,大多数情况下,呼吸、正常讲话等基本动作,也会产生小片飞沫在室内蔓延。
有研究显示,在温度为21~23℃、湿度为40%的实验条件下,新冠病毒可在气溶胶中存活约3小时;而在室温条件下,在气溶胶中可存活16小时。
在通风不足的室内空间,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飞沫和微粒的数量集聚之后,足以直接感染周围人;这些飞沫或微粒沉积到附近的一些物体表面之后,被易感者接触后,也有可能会被感染。生活中,电梯是最常见的拥挤且封闭的空间,其内还有被人们频繁触摸的按钮,因此也被认为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一个高风险场所之一。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在通风不足的空间内,尽量少停留,戴好口罩,尽量减少攀谈、闲聊。
4、新冠病毒的灭活方式
包括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消毒剂均可有效灭活环境中的新冠病毒,高温和紫外线照射也能使病毒快速失活,继而失去感染能力。
研究发现,56℃加热30 分钟或70℃加热15分钟,均可杀灭病毒。使用紫外线(40mW/cm2)作用2分钟就可以破坏病毒的核酸,使其失去活性。另外,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消毒剂都可以有效灭活新冠病毒,但对氯己定类消毒剂不敏感。有研究显示,70%的异丙醇作用30秒,0.26%的次氯酸钠(84消毒剂)作用5分钟均可减少新冠病毒在不锈钢、玻璃等坚硬、无孔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消毒剂。就餐常用的碗、筷、勺子等器具可采用高温加热或煮沸消毒;我们身着的衣物可采用浸泡水洗清洁,使用的棉被可在阳光下晾晒。家具表面日常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取回快递后使用消毒剂喷洒外包装,记得要洗手,避免用接触物品的手直接接触口、眼、鼻等。如果所在小区无新冠病例,也没有居家隔离的密切接触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就无须每天消毒,更不要因为恐慌而过度消毒。室内空间、物品保持通风和清洁即可。
5、规范处置废弃口罩,降低二次污染
疫情防控期间,大众普遍认为佩戴口罩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殊不知随意丢弃的口罩也有可能携带新冠病毒。有研究显示,将使用过的口罩直接丢入普通垃圾桶中学生占比超过50%,其他行业从业者中有类似做法的人群占比更高,还有16.42%的居民没有留意口罩回收处的存在。因此,我们应规范废弃口罩的处置,将使用过的口罩污染面朝内侧,由外向内包裹,放入指定废物桶;同时应提高专用回收桶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可根据人流量、空间区域动态调整优化投放地点,配合专车收运废弃口罩,及时进行清运消杀。
6、调整心态多运动,理性面对新冠疫情
研究显示,疫情期间不管是国外民众还是我国居民心理问题检出率约为30%。说明面对这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们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比如心理上负性情绪、焦虑水平的增加,身体上心率、血压指标的升高等等。因此,疫情期间选择合适的方法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合理膳食、作息规律,减少静坐少动。即时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我们也要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来增强体质,适量运动即为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不感疲劳的运动。通过运动不仅可以增加心肺功能,还可以调节心理平衡,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体获取正面、科学的资讯,调整心态。遇到难以化解的情绪、情感、心理问题,可以适当求助周围的心理咨询机构。
慢病患者应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与管理?
1、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去人流量较大的公众场所的次数,避免到疫情高风险区域。
2、家中备齐慢病常用药物,坚持规律用药,不可擅自停药、调整剂量,或不规律用药;此外还可以利用网上平台进行线上就医、咨询及购买药品等。
慢性病的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特点及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以及患者配合进行长期、规律服药,才能保证病情稳定,延缓及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擅自停药易导致病情波动:高血压患者随意停用降压药易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脑梗风险;糖尿病患者不规律应用降糖药易引起血糖水平波动较大,容易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加快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肾病、神经病变及眼底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发展进程;慢乙肝患者随意停用抗病毒药物,易引起乙肝病毒的反弹,增加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发生,严重者可发生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慢病患者擅自停药、换药不可行,应遵医嘱规律用药。一定要充分利用网上诊室的方便与有效,必要时通过网上诊疗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
3、坚持对疾病病情监测,如规律测量血压、血糖等。尽可能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随访;一旦出现身体不适或疾病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应做好自身防护。
4、慢病患者常常抵抗力低下,感染新冠后易发生重症化,因此应及时完成新冠疫苗及加强针的接种;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搭配饮食,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睡眠,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从而增强体质,更好地预防新冠。
疫情当前,慢病患者的常规诊疗、用药及自我管理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但希望大家尽可能了解当地动态的防疫政策,做到必要检查,规律服药,以此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慢病患者自我防护与管理
上一篇: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亚教授团队在《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发表先天性巨结肠症细胞移植治疗的新策略 下一篇:接力导师 继续谱写援助苏丹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