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陕西名院 > 西安交大二附院 > 正文

接力导师 继续谱写援助苏丹青春华章

西安交大二附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2-12-07 11:32:01
[摘要]5月13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选派的第37批援苏丹医疗队42名队员出发奔赴苏丹。

  1971年,中国第一次向苏丹派遣医疗救援队。作为全国承担援外任务较早的省份之一,自1971年开始选派援苏丹医疗队至今,陕西已先后向苏丹派遣医疗队37批次1111人次。

  截至2022年4月,援苏丹医疗队累计诊治门诊患者828.88万人次,救治住院患者30.49万人次,实施手术21.85万人次。一批又一批的前辈,为爱守护、薪火相传,让大爱精诚所至、历久弥坚。5月13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牵头选派的第37批援苏丹医疗队42名队员出发奔赴苏丹。作为本院耳鼻喉专业的一名医生,我有幸参与其中。

  一眨眼工夫,半年时间已过。半年里,医疗队员们克服了气候炎热、疾病肆虐、局势动荡、饥荒不断等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为苏丹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正在续写中苏友谊的新篇章。

5c98b2fe6e6419ee0e7d89a852e46ffb.png

  导师的嘱托和有特殊意义的手术器械

  去年得到医院派遣预备队员通知时,我在第一时间就选择报名。谁料,时乖运舛,还没来得及好好了解苏丹的人文地理,母亲突然检查出支气管结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这令我十分纠结。好在出发前,母亲病情日趋好转,才让我因不能看护家人健康的惭愧感略感释怀。

  申请援外报名成功后,我将这一决定告诉了我的导师康全清。他曾在1997-1999年参加中国援苏丹医疗任务达2年。在设备奇缺的不利条件下,他完成了苏丹第一例喉癌切除整形术,填补了苏丹在这一医疗领域的空白。当时,苏丹国内新闻报予以头版报道赞扬。

a65aa4f33c7f547392cda98c3e62f52e.png

  康老师于我,不仅是专业导师,更是人生导师,作为关门弟子的我深感荣幸。得知我申请援外报名成功,他先确认了我家里事情是否安排妥当,然后说:“虽然苏丹当地医院条件简陋,但就算身处逆境,也要坚定信念、不忘初衷,努力克服困难。趁着年轻,磨炼磨炼自己。做一位有担当有责任的好医生。”这些话看似平凡惯常,但我至今记忆犹新。

  那段时间,我大量翻阅苏丹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知识,随之极为密集的集中培训学习和准备,我随医疗队踏上了援非之路。

  出发前,康老师拿出两件手术器械——康氏扁桃体吸剥器,小心翼翼地递到我手里。

  这是他结束当年援助苏丹工作回国后,结合当地缺少手术器械及助手配合欠佳等艰难经历亲自设计的。此吸剥器集吸血、切黏膜及剥离扁桃体于一体,能够很好地克服术野不清、助手合作欠默契等问题,大大缩减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病痛,曾为扁桃体切除手术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这件手术器械交到我手里,倍感责任重大。这是爱与责任的接力,是不同肤色的中苏人民友谊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寄托。

  青山缭绕疑无路 忽见千帆影映来

  来到苏丹,首先是语言难关。苏丹前来就医的病人基本不会讲英语,只有医生会说英语。不用与护士、麻醉师直接交流,倒是简化了很多见面招呼礼仪。即便医生说英语,但口音很重,交流很是费劲。我跟同事开玩笑说:“对于一个经过临行前国内刚刚纠正过来去方言化的我,又要立即切入阿拉伯味道的英语模式。”

  随后,我们开始学习阿拉伯语,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因为出国前有过几周培训的基础,我们很快就可以用简单的阿拉伯语进行交流。在英语和不熟练的阿语的双语加持下,门诊工作总算可以开启了。进入诊室,发现门诊诊疗台一个貌似被摔过无数次的额镜还在发挥余热,让我真真切切感受了很少有过的挑战。好在康老师的扁桃体剥离器在手术中大有作为,第一个手术日安排的4例扁桃体切除手术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了。

4b82cbdb70059c718a0b7a6c7cbe66b1.png

  不过我们又想到,如果将来遇到鼻腔鼻窦手术该怎么办呢?缺少设备,又该如何为患者减轻病痛?于是,我们多方联系,在国内购买了一批检查及手术设备。但如何将器械运到苏丹,又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当时,很少有华人返回苏丹,一筹莫展之时,医疗队队长联系到中国驻苏丹大使馆,请求协调后,很快将设备空运到了我们在苏丹的驻地。

  经过忙碌而艰难的准备,中苏恩图曼友谊医院第一台真菌变应性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下全组鼻窦手术正式开展。手术顺利结束,苏丹医生伸出大拇指和一声“Chinese doctor,过意思(很好)!”这是对中国医生的肯定,也是我们队员感受到最大的欣慰和自豪感。

77e255522533aebd85ca5eb0e8cdca3c.png

  守护当地华人的健康也是医疗队的重要职责之一。由于苏丹各种传染病肆虐,加之医疗资源匮乏、就医不便、语言不通等因素,很多华人只能会选择在微信群通过文字、视频、化验单照片等方式咨询病情。大家得知第37批医疗队到来的消息,他们异常开心,在医学隔离期间,就开始通过微信群咨询各种疾病问题。但受限于当地医院的医疗设备缺乏或是专科技术落后等原因,很多疾病得不到很好的医治。

  其中一位患者自诉:其右耳流脓,伴有听力下降3年,近期加重,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先后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但效果均不明显。听说医疗队有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大夫,决定来试一试。

  当时,医院还没有正式上班,我们便在驻地为他治疗。第一次治疗就得到了满意的效果。之后又经过多次保守治疗,患者已经完全康复,避免了回国治疗甚至手术的麻烦。到现在,我们已经接待并治愈了好几位“疑难病例”。

  一眨眼的工夫,到苏丹已过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深感责任重大,有过焦虑;条件艰苦,有过彷徨;生活单调,有过颓废。但是,导师的嘱托让我内心充满能量和前进的动力。当得到当地医生的赞誉和患者的肯定时,感觉所经历的一切都变得那么值得。让所有的酸甜苦辣咸化作五彩光芒,让爱的种子继续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到处是鸟语花香。让我们用青春和汗水继续为中苏友谊的加固添砖加瓦,谱写援外医疗路上最美华章。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继续谱写援助苏丹青春华章

上一篇:慢病患者应如何在疫情防控下做好自我防护与管理 下一篇:会“呼吸”的隐形眼镜RGP(硬性隐形眼镜) 你了解多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