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郭利涛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突发的新冠病毒疫情,武汉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而我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冲锋在前,尽快到最前线去。因此,我毅然请战参加援武汉医疗队,疫情就是集结号,防控就是使命,2月6日,我成为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援武汉国家医疗队的一员。
从那天起,我和战友们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共同奋战了54个日夜,我们管理的都是武汉当地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在疫情防控一线践行着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使命和担当。
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医生,我平时的工作所面对的就是重症患者,虽然都是管理重症患者,但在武汉,面对特殊的人群和特殊的疾病,再加上环境物资也非常有限,因此工作中需要我们付出的更多。记得第一天接班,作为第一医疗小组组长,我和石秦东主任首先进入病房。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是开始,心中有着对新冠病毒的担忧,同时还要克服厚厚的防护服以及模糊的护目镜所带来的不便。但是我知道,这是我的工作,而且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必须要尽快适应,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救治患者。因此第一次进病房就不知不觉呆了将近10个小时。虽然我也很清楚,过多的接触,意味着更多暴露的可能性,但是患者的生命更重要,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下来的所有动力。当我们从隔离病房出来脱下厚厚的防护服后,穿在里面的洗手衣早已湿透,再看看同样和我们第一次一起进病房的我们各组的护理组长,他们之中大多都是90后。在家里他们还是孩子,但是在新冠肺炎救治的“战场”,他们担起了重症患者救治的重任。“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不怕感染,冲锋在前”,这在武汉,在我们医疗队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为的就是让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日康复。
有人问我“当时武汉那么危险,你不害怕吗?”。我想说,医生也是人,血肉之躯,只是这个职业给了我们特殊的使命。其实,初到武汉,面对疫情,我们也有过担心、恐惧,但是我们更懂得如何克服这种恐惧,并将它转化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也正是如此,才使我们能够团结一致,去战胜疫情。很多人可能还会问我“当时疫情那么严重,你为什么要到武汉去?”。我想说作为一名医生,我应该去,作为一名重症医生,我更应该去,“重症患者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可以选择,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仍然会选择奔赴前线,因为患者在那里!
面对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医生也有很多的无奈,毕竟医学科学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疾病救治的需要。为了救治患者我们可能彻夜奋战,为了救治患者多少医生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给患者争取哪怕一点点的机会。对医生来说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看着每一位患者康复。疫情之下医务人员被称之为“英雄”,就像一句话说的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岁月静好,是有人负重前行。
作为一名从武汉“战疫”前线返回工作岗位的医生,我想对患者说“愿天下无病痛,愿每一位患者都能康复!”。同样对家人我想说“作为医生我把更多的爱、时间给了患者;作为家属,你们给予了我最大的包容,习惯了我在单位加班的日子,也谢谢你们!”。
唯愿岁月无恙,同享时光静好!
编辑:拓泽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献礼医师节 电影《信念一生》将于8月19日公映 下一篇:带领133名队员奔赴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