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疗系统正面临空前的压力。随着收治新冠感染患者数量的激增,特别是需要吸氧、高流量氧疗患者的增多,交大一附院氧气站做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医用氧气供给出现了用氧紧张、氧气压力不足的情况,给医院提出了又一个严峻挑战。
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肺部感染,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人工给氧就成为改善血氧状况、支撑生命、赢得救治时间的最重要手段。从面罩给氧、雾化治疗,到高流量氧疗、呼吸机辅助呼吸,都需要消耗大量医用氧气,如果这个时候氧气供应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救治效果,危急患者生命。
医院医疗用氧使用的是集中供氧系统,氧气站配备主气源有液氧储槽10 m³*3个,配套汽化器200 m³*3套,平时全院平均每天用氧量约为2900 m³,注满3个储氧罐,可保证全院连续4-5天用氧。现在,用氧患者急剧增加,近期每天耗氧量从4000 m³猛增到9798m³,医院氧气供应告急。
为了确保氧气供应,消毒供应科管理人员与负责医院供氧工作人员每天都要“算算数”,他们敏锐地预判到即将到来的用氧高峰,要求液态氧供应方从原来的4-5天送一次液态氧,缩短为隔天送,只能气等罐,不能罐等气,保证了氧源供应。消毒供应科副主任杨宏娟表示:“每天关注危重症病人、插管的病人和用的呼吸机分别有多少,这决定氧气使用量,才好计算一个小时能用多少氧量,然后一个罐能用多长时间,送液态氧的罐车在路上需要多长时间,这样才能保证不掉压、不掉氧。医院现在的氧气供应量是以前正常供应量的3.3倍,压力是非常大的。”
在平时,医院的病房终端管道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供氧需求,但随着吸氧患者骤增,部分科室吸氧率已达到100%,原有的管道已无法满足终端供氧压力需求。氧气站原有的3台气化量为200 m³/h的液氧汽化器,每天同时工作汽化理想值为14400 m³,由于用氧量激增,室外温度低,3台汽化器24小时同时运转,气化器结冰、结霜严重,液态氧气化不完全,分气缸及管道表面也有结霜现象,实际汽化效率占理想值的84%,虽然通过人工扫霜、用鼓风机吹,提升汽化器周围空气流速、空调提升室内温度等措施来提升汽化效率,但现在医院每天用氧量高达9798 m³,接近极限。尤其是医院东片区干部病房、肿瘤大楼、东一楼、放疗楼等所在区域欠压报警频繁,通过提高供氧压力、打开二级减压箱旁通等措施,仍不能解决不断增加的用氧量。
院领导高度重视供氧问题,立即召集专题会研究对策,要求尽快拿出整改方案,确保医院氧气正常供应,全力保障患者救治的“救命氧”。1月4日、5日,王亚峰院长助理带领消毒供应科、基建办、总务部、保卫部等部门负责人多次在氧气站、东一楼、干部病房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召开方案讨论会,集思广益,制定改善方案,讨论可行性。综合考虑安全性、工期、预期效果等因素,最终提出在氧气站新增2台分气缸,专供东片区供氧使用,在干部病房一层、二层独立设置专用氧气管道,改造项目将借助院内原有地沟、部分区域架空新增独立主管至东片区原有汇流排间,加快施工进度。同时,在原有3台气化器基础上,再新增2台300 m³/h气化器,提高气化效率。在改造工程施工阶段,采用人工运送氧气罐至病区的方式应急。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改善方案迅速得到院方批准,职能部门立即行动,紧密协同,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力保改善工程早日完成。1月5日下午6点,第一台气化器到达医院,消毒供应科与施工单位第一时间动工,快马加鞭,晚上9点,仅用时3个小时即安装完成,顺利投入使用,原有的3台气化器结冰现象得到明显缓解,气化率从84%提高到90%。同时,紧急采购的200个氧气罐送至医院,总务部积极响应,安排专人24小时为医院各病区人工运送氧气罐,做到随叫随到,确保一线科室正常用气需求。1月7日上午,东片区供氧改善工程正式启动,基建办紧盯施工现场,抓质量一丝不苟,抢进度分秒必争。保卫部全程追踪,加强施工现场保卫管理,确保各项施工安全合规。与此同时,医务部合理优化患者布局,制定发布《普通病房新冠感染患者氧疗推荐方案》,指导临床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确保宝贵的医用氧得到最充分最合理的使用。
据了解,本次供氧改善工程工期约10天,改造完成后,不仅能大幅缓解东片区楼宇用氧紧张问题,还可保证40台呼吸机同时使用,满足更多危重患者救治需求及高流量氧疗机使用。
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峻的考验,全院上下一盘棋,“严”字当先,全面压实各项责任,“细”字落脚,确保各项工作不留死角。消毒供应科、基建办、总务部、招标采供办公室、国资办、保卫部等部门科室,急临床之所急,供临床之所需,坚持服务在一线,克服重重困难,加班加点、争抢时间,全力以赴保障临床一线用氧需求,为临床医疗救治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讯员:朱尔曼)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交大一附院多措并举确保氧气供应
上一篇: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三届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学术年会分论坛主题 下一篇: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2022年全国青年学术会在西安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