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钙化灶是因为钙盐异常沉积于肝组织所引起的,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常常因其他疾病做检查或体检时才被发现。肝内钙化灶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通常认为跟疾病有关,尤其是以下几种疾病,还需积极治疗。
哪些疾病可导致肝内钙化灶?
1、肝炎
由于持续炎症刺激而生成钙化灶。此类患者有感染史、长时间用肝损伤药、免疫力下降等,往往伴有全身乏力、黄疸、讨厌油腻食物、食欲减退、肝区胀痛等,能初步判断为肝炎。再根据抽血化验肝功能和病毒,明确诊断肝炎。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病毒性肝炎者符合指征的情况下应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需用免疫抑制剂。必要时还需用抗纤维化和保肝药,可控制炎症,延缓纤维化发展
2、肝脓肿
肝内钙化灶也跟肝脓肿有关,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高热、右上腹部疼痛等。联合腹部影像学检查就能明确诊断,一般需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液培养,能确定致病微生物类型。此时需按医嘱用抗生素,及早控制感染;大量脓液时应考虑引流术,促使脓液排出。
3、肝包虫病
由于饮食不洁所致肝包虫病,表现为黄疸、恶心呕吐、肝区胀痛和腹水等。若是肝包虫病所致肝内钙化灶,B超检查显示双层壁、弧形钙化。一般以手术完整切除病灶为主,病情严重时需采取姑息性切除。
4、肝结核
有结核病史、与结核患者亲密接触史而诱发发肝结核。主要表现为便秘、腹泻交替进行、咯血、干咳和低热等,联合超声、实验室检查、CT、磁共振检查就能明确诊断。治疗的重点是抗结核,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乙胺乙醇等。
5、肝癌
慢性肝病史、大量喝酒、摸到腹部有肿块、腹部剧烈疼痛,还需高度警惕肝癌,应进一步做血清甲胎蛋白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法,以手术切除肿瘤,联合放疗、化疗和射频消融治疗等。
温馨提示
日常应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发霉变质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必须远离。饭前便后及时洗,在外吃饭时应选择公勺公筷。调整好饮食结构,采取低脂、低盐、低糖、高蛋白质饮食,多吃新鲜蔬果,能促进受损肝组织修复和再生。
编辑:李国栋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