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 正文

预防秋燥有讲究 专家给出五点建议

健康资讯 西安晚报 2023-09-10 09:37:29
[摘要]秋季天干物燥,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体也是一样,夏天天气热,要通过发汗来保持体温的恒定,秋季天气一凉,身体气机就往回收了。

  秋季天干物燥,自然界阳气收敛。人体也是一样,夏天天气热,要通过发汗来保持体温的恒定,秋季天气一凉,身体气机就往回收了。中医认为秋季燥金主令,肺属燥金,故燥气内应于肺,肺合皮毛,那么人们就会觉得体表有些干燥,口咽干、鼻子干,皮肤也觉得干。

  国际港务区新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丁井永介绍说,秋燥可引发的身体疾病以咳嗽最常见,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咽干、咽痒;症状较重的会出现咽痛,声音嘶哑;部分人群的症状甚至一直持续入冬。“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有些人不自觉会挖鼻孔,殊不知这种行为越频繁鼻黏膜越干燥,甚至会导致鼻出血。秋季皮肤也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另外,燥易伤津,不少人出现了便秘。”

  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讲秋季该如何养生润燥呢?“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丁井永提出五方面建议,一是登高望远调情志,注意精神和情志的修养。“自古逢秋悲寂寥”,过于悲伤则易伤气,中医称为悲则气消,日久使人意志消沉、免疫力低下。秋天天高云淡,气候宜人,可以登高赏景,舒缓压力、缓解焦虑、预防抑郁。

  二是早睡早起敛神气。秋季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此时养生应早睡早起,使精神安定宁静、神气收敛,不使外来因素扰乱意志,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

  三是巧用秋冻添衣物。古人常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过早添补衣物虽起到了保暖作用,但易使人燥热出汗,反而不利于人体阳气的内敛。因此衣服不能一下子增多,要使机体逐渐适应转冷的天气,增强抵抗力。但对于年老体弱、肺弱体虚之人,要慎用秋冻。除了秋冻,中医尚有“形寒饮冷则伤肺”之言,秋季来临,冷饮也要退出日常清单。

  四是多饮、少言防秋燥。中医认为,秋燥伤人易伤肺,因此尽管夏季已过,还是要注意补充水分,饮食忌辛辣,适当多食萝卜、莲藕、梨、蜂蜜、南瓜、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生津止渴、润肺去燥,很适宜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的人食用。“少言”也是为了保护肺气,说话过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

  五是皮肤护理重保湿。秋天多风少雨、气侯干燥,皮肤更需要保养,日常多食百合,可滋补养颜护肤。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柚美味营养 但不可与这些药物同服 下一篇:肩部疼痛可能是这几类原因和疾病引起,及时治疗是关键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