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 正文

全国爱耳日 请收下这份全年龄段护耳攻略

健康资讯 西安新闻网 2024-03-03 09:09:08
[摘要]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

   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现在,噪声、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等不利因素,对耳朵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爱耳日”前夕,记者采访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杨筱枫了解到,听力损失可以发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全生命周期都需要重视关心听力健康。

  根据采访,记者整理出一份全年龄段护耳攻略。

  ·这些因素将影响胎儿听力发育

  遗传是影响胎儿听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高危人群,特别是有耳聋或耳聋家族史、曾生育过耳聋患儿的家庭,应尽可能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筛查和相关遗传咨询,降低风险。妊娠期内很多因素也会影响胎儿的听力发育,主要有孕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风疹、巨细胞病毒等)、使用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药物等。

  孕期应做好个人防护,预防病毒感染,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避免暴露于有毒有害物质、远离辐射,避免接触强噪音环境。

  ·危害新生儿听力的“罪魁祸首”

  新生儿听力损失的主要因素有:宫内感染,可造成新生儿内耳和听神经损伤;严重缺氧、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胎龄小、低体重也易发生听力损失;某些药物的不当使用,也可能影响新生儿听力。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措施,要及时接受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将听力损失的危害降到最低。

  ·儿童耳朵疼、反复挠耳,要警惕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感染是儿童期听力障碍的主要病因,急性中耳炎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密切关系。儿童咽鼓管短、平、宽,细菌病毒易侵入中耳,若儿童有耳痛、耳痒、耳鸣、对声音反应迟钝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此外,部分遗传性耳聋会在儿童期发生,应进行基因检测,采取针对性预防方案和措施。流行性腮腺炎、麻疹、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也会造成听力损失,应及时治疗,及时检查听力。新生儿有窒息、产伤、严重黄疸、病毒感染等病史者,应按月龄定期体检(≤1岁至少4次,1-3岁每年2次,3-6岁每年1次)。

  要想保护好听力,日常生活中,儿童要注意预防感冒,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疾病;洗澡和游泳避免呛水和耳朵进水;不随意挖耳;预防头部及耳外伤;远离噪声和强声;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等。

  ·长时间用耳机悄悄偷走青少年的听力

  娱乐性噪声暴露,成为青少年群体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青少年普遍有长期使用耳机等不良用耳习惯,因娱乐性噪声发生听力障碍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青少年要提高对娱乐噪声风险的认识,养成安全用耳的习惯。安全使用耳机,遵循“60-60-60原则”,使用耳机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总音量的60%,外界噪声不超过60分贝;不在地铁等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远离或减少娱乐性噪声暴露的时间,如KTV、迪吧、游戏厅等。被动接触高强度噪声时,可以佩戴防噪耳塞或耳罩保护听力。

  ·熬夜、压力大,成年人当心突发性耳聋

  熬夜、压力大、精神紧张、长期劳累、睡眠不足可能阻碍内耳血液供应,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如气温骤变、病毒感染等,很容易导致听力下降。另外,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损害内耳及听觉神经中枢,诱发听力下降。

  成年人应当遵循健康的耳朵护理和使用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熬夜、吸烟、饮酒;适当放松,及时缓解精神压力。因职业需求接触噪声的人群,需做好个人防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于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初期不易被察觉,因此要定期检查听力。

  ·听不清爱打岔,老年人耳聋早期干预很重要

  因年龄增加,老年人的听觉器官往往会出现缓慢的进行性生理性衰退,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损伤。老年性耳聋也受到健康状况、营养条件、遗传因素、精神压力、其他老年病等因素的影响。

  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补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加强对全身慢性疾病的管理,健康生活。避免不良因素,如噪声、药物、烟酒等。定期检查听力情况,若有听力下降,及时选配助听器,预防听觉进一步退化,避免认知功能下降,提高生活质量。

  “听觉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至关重要,保护听力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杨筱枫提醒,如果发现自己听声音模糊不清、出现耳鸣、耳闷、耳痛等耳部不适时,应当及时主动就医。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感冒发烧会致母乳变质? 下一篇: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过敏性咳嗽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