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花季少女突然出现腰痛、双下肢进行性无力、小便失禁,发病5天后竟瘫痪不能行走,这是怎么回事?日前,西安市第三医院接诊了这样一位看似患了“怪病”的患儿。据其家属回忆,孩子突发瘫痪,家里犹如遭受晴天霹雳。父母二人赶紧带着孩子在当地医院进行腰椎检查被告知,还未成年的女儿体内竟有囊肿作祟。又因为囊肿位于脊髓腹侧,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风险高,一家三口奔波于多家医院后依旧没有得到最佳救治方案。
如何尽快除病灶,女儿还能不能重新站起来?经过多方打听,一家三口来到了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科室主任张世荣及副主任医师黄钢接诊后查体发现,此时患儿双下肢各肌群肌力Ⅱ级,左侧大腿前侧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亢进,肛门反射减弱……以上表现均提示患儿脊髓功能已出现明显损害。结合患儿病史、查体及影像检查,张世荣主任考虑患儿椎管内囊肿为肠源性囊肿可能性较大,需尽快手术切除囊肿,为患儿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肠源性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病变,又称原肠囊肿或神经肠囊肿,常见于颈胸交界部位,好发于脊髓腹侧。本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好发于男性青少年,男女之比为3~2∶1,除通常合并脊柱畸形外,还可合并肠管憩室或肠管异位等畸形。”张世荣介绍说,肠源性囊肿的症状多以病变部位相应的局灶性疼痛为主。但因病变多数发生于脊髓腹侧,常较早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且多为双侧损害。在病程中常有运动及感觉障碍波动性发作,尤其在就诊前多有短期内急性进行性加重的病史。这与该患儿的症状十分吻合。
手术切除是肠源性囊肿唯一有效方法。手术要尽快做,但手术难度又极大。由于囊肿位置特殊,位于脊髓腹侧,患儿脊髓受压极重。术中若稍有不慎,将为其带来难以挽回的神经功能损害。这就要求医护团队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全程精密配合,为患儿健康护航。记者了解到,经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专家团队仅打开患儿胸部一节椎板,用最小的损伤成功为患儿切除椎管内囊肿,手术全程出血总计不到20ml。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确实为肠源性囊肿。经过科室康复治疗措施精心护理,术后1周患儿已可自主行走,现已康复出院。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