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 正文

织密织牢疾病防控网络的“渭南经验”

健康资讯 渭南日报 2024-12-19 11:10:39
[摘要]

  “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启动仪式 通讯员 高峰 摄

  流行病学调查培训 通讯员 马宁 摄

  工作人员向群众宣传疾病防治知识 通讯员 马宁 摄

  本报记者 惠晓翠 王小丽 通讯员 王磊

  疾病预防控制,简单的六个字,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

  从落实落细防控措施到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从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到建立药品调度机制,从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到完成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任务,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卫健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初心始终未改。

  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按照“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这一总要求,不断筑牢疾病防控网络,在守护群众健康的征途中,“健康渭南”愿景日渐清晰。

  落细防控措施

  加大救治力度

  “免疫规划是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今年10月24日一大早,在临渭区站南街道秦牛社区,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正在向过往群众宣传免疫规划知识。针对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预防接种等问题,工作人员耐心解答,提醒社区居民要配合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做好适龄人群的预防接种工作,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目前,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常住儿童11苗22剂次接种率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百白破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脊灰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两剂次麻腮风疫苗及时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

  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不断加大免疫规划宣传力度,在流行季前,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形势进行研判,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举办健康讲堂、进社区宣传等形式,提醒广大市民可能还会出现流感、支原体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叠加流行的局面。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卫生健康委先后组织专家对百日咳、禽流感、支原体肺炎等10余个传染病诊疗规范开展专题培训,提高重点传染病同质化、规范化诊疗水平。抽取感染、呼吸、儿科、重症、中医、心理等14个重点专业高年资医师32人,组建市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专家组,与省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专家组联合开展巡诊、会诊,并指导各县(市、区)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市卫生健康委检测各医疗机构呼吸道疾病就诊情况,及时掌握全市传染病疫情发展态势,适时对各县(市、区)医疗救治、物资储备等进行调度。建立冬春季传染病救治相关药品物资调度机制,实时掌握各医疗机构药品物资储备情况与使用动态。若出现物资短缺等紧急情况,第一时间启动调配机制。

  地方病是具有地区性发病特点的一类疾病。那么,如何防治呢?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方病监测全覆盖和布病防治工作,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布病病区举办布病防治知识讲座,向布病高危人群发放布病干预包。对各县(市、区)地方病监测及患者救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掌握地方病病情及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积极开展“麻风病防治日”“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在高血压、II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方面,市卫生健康委以“三高共管”为抓手,推广落实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健康管理规范指南,探索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同时,多渠道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范围,试点建设县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

  一系列措施落实落细,带来的成效是:目前,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较去年同期持续下降。

  健全预警机制

  织密防护网络

  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在采集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咽拭子等标本时,工作人员应采用几级防护?”在今年5月31日大荔县疾控中心举办的传染病应急处置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问后,参赛队员立即按下抢答器。当日,5支参赛队的15名队员沉着应答,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效的团队合作精神,应急处置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多年来,在市卫生健康委大力支持下,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各类预案17个,并组建市级卫生应急现场处置队伍5支,组建基层传染病应急小分队。同时,健全监测预警基础网络,建成以疾控中心为骨干、县级以上医院为依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网底的监测预警基础网络。组建市级监测预警队伍,开展监测预警培训,提升监测预警队伍能力。实行“日监测、周分析、月评估”,强化风险评估与预测研判,完成新冠病毒变异基因测序、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等多项任务,开展重点传染病疫情周分析44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11次。

  疾控事业要做好,需要多部门协同发力。市卫生健康委持续推进与教育、畜牧、市场监管等部门监测数据和信息共享,初步形成常态和应急、城市和农村、一般人群和重点人群、卫健和其他部门的多渠道监测体系。

  目前,市疾控中心拥有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核酸序列测定仪等各类大型精密仪器设备100余台(套),能够开展国家A类226项全部检测任务,9个加强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通过备案,获批国家卫健委微量元素与地方病重点实验室渭南科研合作基地,为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携手日行万步,共享健康生活。时间回到今年4月23日,由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市卫生健康委、大荔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陕西省第九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在大荔县成功举行。

  比赛中,参赛人员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了很多人,也让健康理念传播得更远,为促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奠定基础。在为期100天的比赛中,大荔县获全国优秀健走示范区、全国百强健走促进县区等国家级荣誉。

  加强精神卫生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基石

  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面,市卫生健康委有实招。

  今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在“世界精神卫生日”等节点,通过线上、线下,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同时,组织专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定期对精神病防治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基层网格员开展精神疾病鉴别、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等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积极协同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工作,减少肇事肇祸案(事)件的发生,排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市成功完成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任务,并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取得积极成效,实现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个人极端案(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四个明显减少”和平安建设满意度“一个明显提升”。

  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协同妇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持续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的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建成率为7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心理门诊建成率为63%,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结束语:如今,在渭南这座小城,免疫规划、医防融合、地方病防治等工作稳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像一把无形的伞,守护百姓健康。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织密织牢疾病防控网络的“渭南经验”

上一篇:温暖立冬时 饺香满社区 下一篇:破“一床难求”! 我国多地试行“共享病床”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