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陕西省中医医院调剂师在调剂中药。
本报记者 杜玮文/图
立春过后,季节交替,气温波动较大,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容易引发流感、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近日,记者走访陕西部分中医医疗机构,请中医专家分析初春易发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并提出诊疗建议,帮助大家认识生活习惯与免疫力之间的关系。
呼吸系统为何脆弱
2月8日,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举办科普讲座,主任医师马战平为青年医生和患者深入剖析初春季节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原因。
针对“为何寒冷气候对人体呼吸系统影响显著”这一问题,马战平表示,中医经典中有“肺恶寒”的论述。初春,乍暖还寒,人体阳气内藏,自我调节功能受到限制,容易引发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以及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寒冷气候对其健康影响更为明显。
《难经·四十九难》提到“形寒饮冷则伤肺”。初春,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病毒和细菌容易乘虚而入。如果穿着过少或食用过多寒凉食物,会损伤肺脏,进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俗话说的“春捂”,就是提醒人们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气侵袭。
在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现代医学虽有抵抗性药物,但目前缺乏针对绝大多数病毒的根本性治疗方法。对此,马战平说:“增强自身抗病能力,有效提升免疫力,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所在。”
养护自身正气
西安市民刘丽(化名)是一名脑力工作者,经常熬夜。2月8日,她因嗓子疼、咳嗽和身体乏力前往陕西省中医医院就诊,并询问中西医治疗理念的不同之处。陕西省中医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谭国超解释:“西医主要通过药物直接对抗病原体,而中医则致力于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扶助正气,从而恢复整体健康。”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中医将人的免疫力统称为正气,关注的不仅是识别病毒种类,还深入探寻引起疾病的原因。谭国超说,当人体正气充足时,外感病邪不容易侵入,即使感染,症状也较轻,病程也较短。反之,若正气不足,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引发各种疾病。
他进一步介绍:心理压力对健康影响很大。繁重的工作和高压环境容易让人身心疲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的就是情绪变化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中医认为,过度劳累和思虑过多都会“暗耗心血”,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进而降低免疫力,使人更易感染疾病。
在治疗上,中医通过调理气血、阴阳,使身体恢复平衡,采用温阳散寒、疏风解表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谭国超说:“每个人都应养护自身的正气,保持合理饮食、良好作息,维持身心平衡,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通过医生的治疗和讲解,刘丽意识到保持身心平衡的重要性。
三分治七分养
2月7日,记者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见到了来复诊的咸阳患者王红霞(化名)。王红霞在甲流感染康复后,常规检查各项数据显示正常,但一直存在持续干咳的症状。几个月前,她来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寻求中医治疗方案。经过中医治疗,她得到了治愈。
该院急救中心主任岳黎明介绍,接诊时发现王红霞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伴有咽干口苦、夜间盗汗等症状。经过详细诊断,岳黎明判断其为“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型咳嗽,病因主要是患者长期熬夜等生活不规律导致的虚火上炎。
“人体如同精密仪器,细微的异常症状都是健康警报。”岳黎明表示,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优势在于整体辨证和动态调方。针对王红霞的具体情况,他们采用“养阴润肺、化痰通络”为主的治疗方法。当患者咳嗽频率减少后,加入酸枣仁、珍珠母等药物以凝心安神;患者咳嗽基本消失后,改用玉屏风散合生脉饮,并配合三伏贴进行穴位调理等外治疗法,彻底祛除病根。
岳黎明说,作息紊乱以及情绪不稳等因素是人体健康的隐形推手,会导致肺、脾、肾等脏腑失调,引发慢性咳嗽等疾病。他建议,呼吸系统疾病康复需把握“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只有将中药调理与节气养生、情志疏导相结合,才能实现标本兼治,避免疾病由慢变急转为危重。目前,医院已建立“整体辨证+动态调方+防治一体”治疗体系,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了科学的中医康复方案。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听中医专家解读防治办法
上一篇:15岁少年战胜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点亮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