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西安文理学院的学生在与心理咨询AI机器人互动。
本报记者 杜玮文/图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心理健康服务正迎来新的变革与机遇。
西安文理学院与西安思源学院引入PEM-AI心理健康管理系统,依托AI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监测与精准干预;长庆油田公司利用“AI科技+人文”,重塑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AI心理测评干预可靠吗?它能否替代人工心理咨询服务?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到一些用户单位进行了实地采访。
为大学生提供AI心理测评
3月26日,西安文理学院学生宫斌吉和同学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与心理咨询AI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心理测试。5分钟后,这款机器人根据测试结果,评估宫斌吉为中度焦虑,并给出了具体干预方案。
西安文理学院引入PEM-AI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细致的筛查、评估与管理,并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宫斌吉说,辅导员根据AI测评结果,推荐她用听音乐、看电影、冥想训练等方式缓解焦虑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自己的焦虑情绪缓解了不少。
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段少华介绍,学校每年都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学生通过手机完成心理测试,AI自动出具学生测评结果与干预方案。相比传统方式,AI技术极大提升了测评与干预效率,做到了全员覆盖,节省了大量时间。
“AI心理评估系统对心理健康筛查的准确性如何?”记者问。
“AI心理评估系统在心理测评中设有测伪题,以判断学生答卷的真实性。”该校师范学院心理系主任彭源说,心理老师会依据AI测评结果与个别学生进行谈话,综合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的学生,学校会提供个体咨询或团体辅导等专业支持。一旦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异常情况,学校会及时进行专业转介,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及时且有效的心理支持。
在教学中融入AI技术
3月25日,在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系“知觉与错觉”主题课上,2024级教育学2班学生王怡焕通过AI软件调整图形参数,观察视觉错觉效果的动态变化。老师随堂利用互动式视觉错觉演示软件分析学生操作数据,如参数的改变频率、尝试的方向等,判断学生对视觉错觉原理的理解程度。
“AI技术将心理学抽象理论变得容易理解。”王怡焕说。
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
“我们系培养的学生是学教育学的,开设心理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该校教师张溢说。在课程设置方面,大一、大二学生主要以学习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为主;大三、大四学生则转向实操性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习AI技术、大数据分析也被纳入教师技能考核体系。
该校实验室负责人杨超介绍,学院在教学中引入PsyCloud心理实验教学系统、AI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PEM-AI心理健康管理系统等,不仅提升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还为教师提供了实时数据与AI支持,使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更加生动具体。
用AI构建职工心灵防护网
3月24日,在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生产指挥中心的健康小屋,职工陈军涛正在体验3D心理数字沙盘。“沙盘的场景和道具非常丰富。在AI引导下,我摆出了理想场景。沙盘自动生成专业报告与建议。”陈军涛说。
AI科技让“说不出的压力与情绪问题”可视化。长庆油田分公司为旗下多家职工心理关爱室配备了智能身心反馈减压舱、智能互动宣泄仪等专业设备,帮助职工调整身心状态、缓解工作压力。长庆油田分公司工会依托专业机构开通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搭建“心灵驿站”平台,为职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2025年,我们将构建‘AI筛查+人文关怀’双轮驱动模式,分批次对5万余名职工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依托AI辅助评估干预系统,构建起覆盖全员、贯穿全程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长庆油田分公司工会工作人员王友花说。
AI心理设备能给心理咨询师提供哪些帮助?
“AI心理智能设备像敏锐的‘电子哨兵’,能发现‘沉默的求助者’。”西安中盛凯新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人员庞昌朔说,公司研发的3D心理数字沙盘、心理咨询AI机器人、VR冥想训练系统、经络深睡眠心理治疗舱、心理孪生大数据模型等智能设备,加入自然语言处理和脑科学技术,极大提高了心理健康服务的效能与效率。
据了解,该公司研发的AI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心理干预功能室等已经在多个省份落地应用,为警察、教师、学生等不同人群提供相关AI心理评估与干预服务。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当AI遇上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