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干细胞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陕西省细胞产业创新大会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成功召开。
本次大会以"聚焦细胞前沿,共筑产业新程"为主题,邀请陈志南、李校堃两位院士担任共同主席,同时由10余名国内院士、专家及产业精英做主题演讲,近50家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展示最新成果,吸引超过1500名线下观众参会观展。这场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细胞产业盛会,为陕西乃至全国细胞产业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
01
院士专家齐聚 共襄产业盛会
大会开幕伊始,现场座无虚席,近30位细胞产业领域专家、产业领袖及陕西省相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为大会致开幕词,他表示:细胞产业是解码生命奥秘的“金钥匙”、撬动生物经济革命的“新引擎”。陕西发展细胞产业,有底气、有根基、更有未来。陕西将以开放的态度,诚邀全国创新力量加入陕西“创新朋友圈”,共享政策机遇、共克技术难关、共赢产业未来。
随后,政协陕西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李晓东为大会致辞,李副主席在致辞中表示:回首过往,2024年首届细胞产业大会的成功举办,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为省内外细胞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精英搭建了高端合作交流平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他呼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细胞产业的发展,形成合力,以第二届陕西省细胞产业创新大会为契机,从科技研究、营商环境营造和服务技术保障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进一步推动陕西细胞产业大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柴渭在致辞中表示:全球细胞产业正经历技术范式从单点突破向多组学融合的转变,应用场景从疾病治疗拓展至精准健康管理,产业形态从实验室经济升级为智能制造体系。面对新机遇,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将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创新,锚定全球坐标、淬炼陕西方案、共答健康命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主任、空军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陈志南院士强调,技术创新是降低医疗成本的关键。当前,陕西省细胞产业已驶入快车道,本次大会为产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展望未来,随着科技进步,细胞治疗将更加精准、高效、安全、平价,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02平台揭牌
打造陕西国际细胞基因产业转化基地
为整合产业资源,大会现场正式揭牌陕西国际细胞基因产业转化基地四大重点平台: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西北分库)、国家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储技术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陕西省细胞药物创新中心(筹)、秦创原干细胞产业“立体联动孵化器”。围绕细胞产业资源存储、标准化建设、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提升区域细胞产业整体水平。
为加速项目落地,会议现场举行平台聘请仪式:聘请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主任康九红为国家干细胞转化资源库(西北分库)名誉主任;聘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为陕西省细胞药物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聘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干细胞产业联盟理事长、上海干细胞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刘中民为陕西省细胞药物创新中心(筹)名誉主任。
随后,大会隆重举行陕西国际细胞基因产业转化基地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并发布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1898-2024细胞制备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以实际行动推动陕西细胞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03专业报告
产学研共话发展
学术议程中,李校堃院士作《干细胞生长因子创新与应用》专题报告。他指出,干细胞是未来大健康康养产业的重要引擎,市场规模已突破1300亿元。生长因子与干细胞是孪生关系,解析生长因子对干细胞的调控作用,是解开生命奥秘、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
刘中民院长带来《干细胞临床转化新进展》深度分享。他强调,所有疾病本质均为细胞疾病,美国正大力推动细胞产业发展。我国要实现细胞产业长足发展,需解决合法性范围问题,建立区域性细胞生产制备中心、权威检测评价机构,实施全程监管,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形成产业链闭环。
上午半场会议抵达高潮,陕西省干细胞学会理事长、原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西北工业大学医学研究院院长王茜主持细胞产业创新研讨会。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代表,围绕"陕耀细胞新程——全国细胞产业的陕西机遇与协同发展"的主题,为陕西细胞产业发展落地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
第二届陕西省细胞产业创新大会为细胞科技行业交流合作搭建平台,高质量擘画产业发展蓝图,激励全省以创新突破培育细胞生物产业核心优势,冲刺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相信在大会持续带动下,依托陕西(九州)干细胞科技产业园和陕西国际细胞基因产业转化基地,更多企业将汇聚陕西,为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陕西力量。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