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他们都叫我胖墩……”11岁的小月哭着说出这句话时,她脖子上的黑棘皮,正无声地控诉着肥胖带来的有形、无形的“双重”伤害。
“11岁的孩子出现胰岛素抵抗,相当于在体内安装了糖尿病倒计时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内分泌代谢病院院长姬秋和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小月面临的已不只是审美问题,还潜藏着代谢‘炸弹’!”
据介绍,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带来自卑、抑郁、焦虑等严重的心理问题,且常伴随着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尿酸等一系列代谢异常,与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病密切相关。
据统计,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11.1%,肥胖率7.9%,城市儿童肥胖率达15%-20%。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已达10.4%(2023年)。“肥胖儿童抑郁焦虑风险是同龄儿童的1.5倍。在肥胖症人群中,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43.1%。”姬秋和教授提醒家长,儿童肥胖的评判标准与成年人不同。家长可以通过儿童专用的BMI量表,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肥胖问题。BMI超过24,是儿童超重的界限。
“真正的诊断需要结合孩子的体貌特征、家族病史以及相关的代谢指标来确定。”姬秋和教授说,超重、代谢异常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很可能引发成年后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深远的影响。
9岁的子涵因2年暴增20kg,胰岛素指标已全线飘红——这些不是普通的“婴儿肥”,而是儿童代谢综合征的预警信号。
“引起儿童肥胖的原因主要是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以及隔代溺爱喂零食。”内分泌专家周岩医生告诉记者,肥胖患儿普遍存在抑郁焦虑,34.77的BMI值会让孩子的体育课变成“酷刑”。
结合以往病例,周岩医生认为,转机始于认知觉醒。在周岩医生指导下患者旺仔全家启动“健康保卫战”后,旺仔用苹果替代了薯片、用白水代替了饮料,并在1个月内成功减重3.5kg。
针对众多已经有心理问题的超重孩子,周岩医生建议“家庭总动员”,并开出家庭合力破局的共同处方:一、饮食处方,执行“三减三换”原则,实施减脂/减钠/减糖,换食材/换餐盘/换烹饪方式;二、运动处方:每天完成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三、心理处方:给孩子更多心理上的关注和帮助。
需要提醒的是,网上流行的很多减肥产品和方法,不一定适合正在生长期的孩子。据此,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分辨,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
虽然减重的底层逻辑是热量消耗,少吃多运动。但周岩医生特别强调,儿童减重≠成人减肥,不建议采用节食/纯素食等方法。针对不同个体的实际情况,专业医疗团队在接诊后会制定科学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超
编辑:赵晓雪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南门合生汇·光合奇妙节 即将开启4万公里热血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