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 正文

西安工会医院专家揭秘奶瓶龋防治攻略

健康资讯 西安工会医院 2025-05-22 13:50:33
[摘要]近日,西安工会医院口腔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儿:2岁的萌萌(化名)因长期含着奶瓶入睡,导致上颌四颗乳切牙出现大面积龋坏,牙齿表面布满黑褐色斑块,夜间常因牙痛惊醒。

  近日,西安工会医院口腔科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儿:2岁的萌萌(化名)因长期含着奶瓶入睡,导致上颌四颗乳切牙出现大面积龋坏,牙齿表面布满黑褐色斑块,夜间常因牙痛惊醒。经口腔科医生刘潇潇检查发现,萌萌的龋齿已发展至牙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恒牙发育。

  这一案例并非个例,西安工会医院口腔科每年接诊的奶瓶龋患儿占比高达30%。该院口腔科刘潇潇医生指出:“奶瓶龋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但许多家长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导致孩子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奶瓶龋,又称“喂养龋”,是一种因不良喂养习惯引发的婴幼儿龋齿。其核心诱因在于:长期夜间喂养:婴幼儿含着奶瓶入睡时,乳汁或配方奶中的糖分长期附着于牙齿表面,与口腔细菌结合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唾液分泌减少:睡眠期间唾液冲刷作用减弱,牙齿失去天然保护屏障,龋坏速度加快。

  刘潇潇医生介绍,龋齿深度发展可引发牙髓炎,导致剧烈牙痛、牙龈肿胀,甚至引发发热等全身症状。同时,咀嚼功能下降影响营养吸收,乳牙早失可能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引发牙列不齐、咬合异常等问题。此外,前牙龋坏影响发音清晰度,孩子可能因牙齿外观自卑,产生社交恐惧。

  预防奶瓶龋:五大黄金法则

  01戒断奶瓶时间表

  6月龄:引入学饮杯,逐步训练孩子用杯子喝水。

  12月龄:戒除夜间奶瓶,避免含奶入睡。

  18月龄:完全停用奶瓶,改用敞口杯。

  02科学清洁口腔

  出牙前:每次喂奶后用无菌纱布蘸温水清洁牙龈。

  乳牙萌出后:每天用指套牙刷或软毛牙刷轻柔清洁牙齿表面,3岁后可使用含氟牙膏(米粒大小)。

  03喂养方式改革

  避免含奶入睡:睡前1小时停止进食,喂奶后喂少量清水漱口。

  控制夜奶频率:1岁后夜奶次数不超过1次,且需清洁口腔。04定期专业防护

  口腔检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期发现龋齿风险。

  窝沟封闭:3-4岁乳磨牙完全萌出后,及时进行窝沟封闭以预防龋齿。

  局部涂氟:根据龋风险评估,每半年涂氟一次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

  05饮食管理要点

  控制零食频率:减少糖分摄入,避免频繁进食导致口腔长期处于酸性环境。

  避免黏性食物:如软糖、饼干等易附着牙齿的食物,进食后及时漱口。

  牙齿健康关乎全身健康,而日常习惯正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刘潇潇医生呼吁家长和孩子共同关注口腔健康,从纠正每一个伤牙小习惯开始,为灿烂笑容保驾护航!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王星欢:铁汉柔情的“男”丁格尔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