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举办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班,种铁(右二)为学员示范手术操作流程。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霍强
访谈嘉宾:
西安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共同主任 梅雪松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 种铁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战略合作企业、杭州康基唯精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官山
5月8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揭牌。研究中心汇聚机器人研究团队、临床专家团队以及医用机器人领军企业,将聚焦精密与智能、临床转化、交叉融合三大技术领域,打造国产医用机器人创新高地。
围绕研究中心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让中国技术早日惠及全球患者,记者对相关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问:在医疗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医工融合已成为全球医疗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请您介绍一下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
种铁:医用手术机器人具备视野开阔、机械臂稳定、关节灵活等优势,可以在狭小空间完成精细化操作。以往医生看不见、够不着的地方,机器人可以操作,还能实现患者创口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目前,国外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装机量较大,国产机器人临床应用相对偏少。因此,我们发起成立了研究中心,旨在整合陕西医疗、科研与工程技术资源,搭建起医工交叉融合的创新平台,力争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转化、人才培养、产业推动等方面实现突破。
问:医院如何发挥优势,推动研究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种铁:医用机器人在妇产、泌尿、普外、消化、康复等领域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以泌尿外科为例,手术机器人在前列腺等狭小空间更具精准性和灵活度。结合5G技术,手术机器人还可以给边远地区患者进行远程手术,让更多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临床实践中,手术机器人的使用还有改进空间,我们希望把临床中产生的灵感和思路,与高校研究团队和合作企业共享,聚焦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远程手术与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等研究方向,推动技术创新和转化,造福更多患者。
问:作为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的头部企业,杭州康基唯精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对此次与研究中心的合作有何期待?
周官山:我们是一家面向微创外科与精准治疗,致力于医疗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与系统研发、生产的创新型企业。此次合作,我们将依托西安交大二附院、机器人研究院丰富的临床资源与深厚的学术积淀,结合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上的优势与经验,将临床所需转化为产品优势,有力推动手术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
以妇科领域为例,我们将联合西安交大二附院妇科薛翔教授团队,开展多孔机器人手术,并探索单孔机器人技术在妇科的应用,推动手术实现创伤更小、操作更精准。
我们将以妇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为试点,逐步覆盖全场景需求。同时,希望联合西安交大二附院等临床机构,共建手术机器人培训站,推动规范化手术操作培训和新技术临床应用。
问: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在技术方面,您希望研究中心实现什么样的突破?
梅雪松:目前,全球医用机器人需求十分旺盛,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攻关,打造国产医用机器人创新高地,让中国技术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三大技术领域。精密与智能方面,研发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手术机械臂,对标国际顶尖水平;研发多模态感知系统,实现术中毫米级操作与实时决策;进行高灵敏度传感器攻关,打破进口依赖。临床转化方面,与西安交大二附院泌尿外科、骨科团队合作,优化内镜机器人、关节置换机器人,缩短手术时间;研发康复机器人,助力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重建;依托5G技术,实现偏远地区手术远程协同。交叉融合方面,联合临床科室建立手术数据库,通过AI挖掘诊疗规律,优化机器人操作路径。同时,与国内领军企业共建实验室,加速技术向产品转化。
问:医用机器人是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您对研究中心的发展有何规划?
梅雪松:按照学校“医工交叉要服务临床、引领产业”的核心要求,锚定建成西部首个覆盖“基础研发—临床验证—产业转化”全链条医用机器人基础研发创新平台目标,我们希望实施“三步走”战略。
首先是启动内镜机器人、AI骨科诊断、柔性康复外骨骼3项临床转化项目,让实验室成果快速走向手术台。其次是牵头申报“智能医用机器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突破精密传感器、微型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与省内外领军企业战略合作,降低国产手术机器人成本。最后,我们将打造国内知名医工交叉中心,制定国内医用机器人行业标准。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让中国技术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上一篇:七国学者组团 “追更” 中医药! 这场沉浸式文化之旅太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