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四次腹部手术的腹腔能有多复杂?当肠管、子宫、腹壁像被铁网焊死般黏连在一起时,传统手术刀可能束手无策。但这一次,机器人手术系统用540度自由旋转的“机械手指”在放大10倍的3D视野下完成了一场毫米级的“拆弹手术”。近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妇一科成功为一名复杂黏连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全子宫切除术,用科技之力改写了多次手术患者的治疗困局!
39岁的李女士(化名)来到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妇一科就诊。两次剖宫产、一次肠梗阻急诊手术让她的盆腹腔俨然变成了“地质断层”,她的肠管与大网膜、子宫、腹壁间形成致密黏连触之如铁板,这种“焊接式黏连”不仅导致其慢性腹痛,更让计划中的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风险陡增。开腹手术需切开陈旧瘢痕,创伤极大,恢复慢,常规腹腔镜还可能因视野受限引发肠管或输尿管损伤。
面对险境,妇科团队迎难而上,主任马辉平决定启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这也成为了本次手术“破局”关键。
三维高清视野,透视粘连“迷局”
机器人镜头提供放大10倍以上的高清立体视野,清晰呈现患者腹腔内黏连组织的层次与边界,精准识别包裹其中的血管、肠管及输尿管,为安全分离奠定基础。
仿真腕器械,灵活穿越“雷区”
机器人器械具有7个方向540度自由旋转能力,在患者腹腔内狭窄、深在的黏连间隙中灵活穿行,精准完成粘连组织的钝性、锐性分离,最大限度保护脆弱肠管与输尿管。
智能震颤滤过,操作稳如磐石
系统自动滤除人手震颤,在分离患者血管丰富的黏连组织时,实现毫米级的精准操作,显著降低出血与副损伤风险。
双术者协同,效率与安全并重,主刀医生与助手通过控制台默契配合,一人精细分离粘连,一人提供最佳暴露与辅助,高效攻克粘连难关。
手术团队像拆解错综复杂的电路板般,逐步分离黏连组织。机械臂精准识别并避开右侧输尿管,其走行已被黏连扭曲成“S”形,在机器人“智能眼”与“稳定手”的护航下手术团队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拆弹”工程,历时2小时成功分解所有致密粘连完整切除病变子宫。
腹壁仅存数个微小戳卡孔,出血量显著低于传统术式,有效规避了肠管损伤、输尿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风险。
此次手术仅在患者腹部留下3个8mm和1个1.2cm“钥匙孔”大的伤口。患者李女士在手术次日即下床活动感慨道:“原以为要在肚子上开大刀,没想到只 4个‘钥匙孔’,第二天就能自己吃饭走路。”
本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彰显了机器人手术平台在处理复杂盆腹腔粘连、高风险多次手术中的革命性优势。它突破了传统术式的局限,将原本高风险、大创伤的手术转化为精准、微创的安全治疗,为多次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