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健康资讯 > 正文

高温多雨季 别让蚊虫“叮”走健康

健康资讯 西安晚报 2025-07-26 11:04:43
[摘要]盛夏时节,高温多雨的天气为蚊虫繁衍提供了“绝佳温床”。眼下正值暑期出行高峰,许多家庭计划带娃出游,旅行中蚊虫带来的健康威胁不容忽视。

  西安晚报讯 (记者 王江黎) 盛夏时节,高温多雨的天气为蚊虫繁衍提供了“绝佳温床”。眼下正值暑期出行高峰,许多家庭计划带娃出游,旅行中蚊虫带来的健康威胁不容忽视,对此,7月25日,记者联系采访了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普专家薛威。专家提醒,在这场与蚊虫的“夏日攻防战”中,建立正确认知并掌握科学防蚊方法十分有必要。

  薛威表示,不少人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只有患者才会传播病毒,实则不然——有些蚊媒疾病传播的真正“元凶”,是被俗称为“花斑蚊”的伊蚊。与常见蚊虫不同,伊蚊偏爱白天活动,每日早晨和黄昏形成两个活动高峰,其卵常产于花盆托盘、饮水机接水盘、废旧轮胎等各类积水容器中。

  “蚊虫的卵、幼虫和蛹都依赖水体发育,因此清除积水是防蚊的核心环节。”专家强调,家庭防蚊需定期清理花盆托盘积水,每5-7天更换水培植物的水质,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及时倾倒饮水机托盘、地漏处的积水,保持干燥环境;长期闲置的花盆、水桶等容器应倒置存放,避免积水;定期检查空调排水管,确保排水通畅。户外环境中,若发现小区内雨后形成的坑洼、沟渠积水,需及时向物业反馈清理。

  外出防护需做好“内外兼修”。尽量选择浅色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液时,可优先选择含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等成分的产品。其中,避蚊胺驱蚊效果突出但刺激性较强,2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儿童使用浓度不宜超过10%;派卡瑞丁性质温和,适合敏感肤质人群及2个月以上儿童;驱蚊酯安全性高,适合孕妇和儿童。使用时需严格遵循产品说明,避开眼、口及伤口部位,户外活动时间较长时,每2-4小时需补涂一次。

  被蚊虫叮咬后该如何正确处理?薛威提醒,切忌用力抓挠,以免皮肤破损引发感染。通常坚持不抓挠,10-15分钟后痒感会明显减轻。若奇痒难忍,可用指甲轻按叮咬处,或用肥皂水、盐水清洗,中和蚊虫唾液中的酸性物质;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风油精虽能止痒,但眼周、鼻孔、口唇等黏膜部位需避开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若叮咬部位出现发热、红肿加重、渗液不止,或伴有头痛、关节痛、皮疹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蚊媒传染病感染风险。


编辑:韦瑞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夏季多雨,这些安全隐患要留意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