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律师张女士体检十年未发现异常,却确诊肾癌晚期”的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一案例不仅让张女士本人陷入绝望,也让众多民众对体检的防癌效果产生了深深质疑:体检,真的能成为我们对抗癌症的坚固防线吗?请听西安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专家详细解说。
肿瘤标志物:并非癌症“判决书”
肿瘤标志物,这个在体检报告中常见的指标,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或人体产生的可能存在于血液、体液、组织或排泄物中的物质。然而,它并非肿瘤的“专属标识”。西安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专家指出,某些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目前,仅有6 - 8种肿瘤标志物检测被认为对早癌筛查具有一定意义。
在泌尿系肿瘤的筛查中,体检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要避免盲目检查。其中,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且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的前列腺癌筛查指标,为众多男性患者敲响了前列腺健康的警钟。
肾癌高风险人群:警惕“隐形杀手”
西安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专家表示,以下几类人群属于肾癌的高风险群体,犹如行走在悬崖边缘,需要格外小心。
吸烟者:吸烟是肾癌的“帮凶”,它会使肾癌风险增加2 - 3倍。烟草中的丙烯醛等有害物质,会直接对肾小管造成损伤,为肾癌的发生埋下隐患。
肥胖与高血压人群:肥胖和高血压与肾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肥胖者患肾癌的风险提升30% - 50%,高血压患者风险增加20%。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侵蚀着肾脏健康。
职业暴露人群:长期接触石棉、镉、三氯乙烯等有害物质的人员,患肾癌的风险显著升高。这些职业人群在工作中面临着无形的健康威胁。
特定年龄段男性:50 - 70岁男性是肾透明细胞癌的高发人群,这个年龄段的男性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肾脏健康。
肾癌“隐身术”:早期发现困难重重
西安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专家称,肾癌之所以难以在早期被发现,就像一个狡猾的“隐形杀手”,有着自己的“隐身术”。 解剖位置隐匿:肾脏位于腰背部深处,周围空间较大,早期肿瘤就像藏在深山里的“小怪兽”,不易产生压迫症状,很难被察觉;
症状出现较晚:肾癌的典型表现如血尿、腰痛或腹部包块,往往是病情进展到晚期的“信号弹”。当这些症状出现时,癌症可能已经“扎根”很深;筛查手段有限:常规体检中广泛使用的腹部B超,就像一把不够锋利的“剑”,容易将某些肾癌与良性病变混淆。而更准确的CT或MRI检查,由于成本较高、操作复杂等原因,尚未在体检中普及;缺乏肿瘤标志物:目前,还没有可靠、高特异性的血液检测指标用于肾癌筛查,这让肾癌的早期发现更加困难。
“体检正常却转移”:时间差里的“悲剧”
该院专家表示,临床上,常常会出现“去年体检正常,1年后就肾癌转移”的令人痛心的情况。这背后是肾癌生长速度的巨大差异。部分透明细胞癌年增长率可达4cm,而生长缓慢者仅约0.5cm。1.5cm以下的小肿瘤在超声下回声较低,显像效果有限。如果患者体型肥胖,图像质量会进一步下降,更易漏诊微小病变。若此类病灶为高度恶性、生长迅速的肾癌类型,一年内就可能发生转移,让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体检防漏诊:精准筛查是关键
为了避免在体检中漏诊肾肿瘤,B超仍然是筛查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西安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建议,吸烟、肥胖及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每年接受B超检查。若发现可疑肿块,须进一步行CT或MRI明确诊断。此外,对于囊壁不光滑、伴有钙化或分隔等复杂性肾囊肿,应警惕癌变风险,并增加影像学检查频率,以免漏诊。
预防肾癌:从生活点滴做起
预防肾癌,需要我们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泌尿系结石及慢性炎症,不给癌症可乘之机;戒烟:这是预防肾癌最重要的可预防因素,远离烟草,就是远离肾癌的威胁;体重与血压管理:将BMI控制在18.5 - 24,血压控制在<120/80mmHg,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饮食调整:多饮水,减少红肉摄入,多吃蓝莓、胡萝卜等抗氧化蔬果,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保护;职业防护:接触化工品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保持工作场所通风,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
西安市第三医院泌尿外科罗文山医生提醒广大民众,肾脏健康不容忽视,定期体检、科学预防是关键。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肾脏健康,远离肾癌的威胁。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