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刘亚乐副研究员联合霍佳教授和刘艳教授成功治疗一例罕见糖尿病性硬肿症。相关病例报告已发表于美国糖尿病协会官方期刊《Diabetes Care》,不仅展示出联合疗法在该病治疗中的潜力,也为临床处理类似复杂病例提供了新思路。
患者为55岁男性,有8年2型糖尿病史且血糖控制欠佳。近3年来,其后颈及上背部出现皮肤硬化并伴活动受限,曾长期被误诊为“颈椎病”,但治疗效果不佳。经下级医院推荐,患者慕名前来就诊。皮肤科耿松梅主任接诊后,通过系统查体及鉴别诊断,排除了硬斑病、硬化性黏液水肿及胶原系统疾病等,结合患者的糖尿病史及典型皮肤表现,建议行皮肤活检与阿新蓝染色以明确诊断。病理结果最终证实为“糖尿病性硬肿病”。
糖尿病性硬肿症是一种罕见结缔组织病变,多发生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临床以颈、肩、上背部皮肤出现弥漫性、非凹陷性、木板样硬化为特征。该病病程迁延、治疗困难,易被误诊。
患者收治入院后,由霍佳教授与刘艳教授带领团队对其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鉴于本病与糖尿病的密切关联,同时结合文献支持及患者硬化症状显著等特点,经充分沟通,团队为其制定了一套个体化联合治疗方案:初期采用低剂量皮质类固醇联合隔日UVA光疗,后续调整为低剂量类固醇、联合霉酚酸酯并持续UVA治疗。在规培生袁国锋医师的协助执行下,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皮肤硬化程度显著改善,颈部活动度明显恢复,目前病情持续缓解。
“糖尿病性硬肿症典型表现为蜡样非凹陷性皮肤硬化。”刘亚乐提醒,如出现硬化症状逐渐向肩背部发展,伴随颈肩部部活动明显受限时,应高度警惕本病可能,建议尽早皮肤科就诊。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除了规范治疗外,也应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健康习惯,包括适度控制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重,并且严格监测血糖、血压,全面管理代谢指标,以延缓疾病进展、提升生活质量。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