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下午,全国名中医,西安市中医医院前任院长杨震主任医师率领工作室的成员任晓芳、凌嫚芝和王文波到医院图书馆拍摄中医文化宣传片。有幸聆听大师教导,浸润脑海,心潮起伏,不由得奋笔而录。
杨院长治学丰厚、思维敏捷,当他步履轻捷地走到典藏丰富的医案医话类书架时深情地感叹道:“这是没有寂寞的地方,我可以在这待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在这里浏览阅读就是莫大的享受”。做为躬耕医林五十余年的大师他仍谦逊好学,孜孜不倦,感人至深。我弱弱地问道:“杨院长,为什么医案医话在中医文献中非常重要?”,杨院长亲切地说:“因为医案是鲜活又真实的,我年轻时写医案,病人个人信息的记载、辨证治疗方药、病人癒后情况详备,可查可鉴。章太炎有言,中医之功,医案最著”。
落坐在图书馆办公室后,作为西安市唯一一家参加全国移动文物普查的医院,我向杨院长请教了中医医院文化、院史方面的内容。杨院长如数家珍,兴致道来。他说,一个机构乃至一个人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历史就像无根漂浮的树叶,别人是无从了解你的厚重,你怎么样取得对方的信任呢?我们西安市中医医院是有历史的呀。从党中央号召走集体化的道路,西安市中医医院的前身就是由五十年代的“十大名医”行医的联合诊所而来的,1955年成立了“西安市中医医院”,标志着全民所有制的中医医院建立,也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会城市中医医院之一。首任院长景莘农,他还是陕西省首任文史馆馆长,在西安中医界享有“活字典”、“景百科”、“景万有”之称,至今景家的后代仍有从事中医事业。杨院长还谈到了当时的名医伤寒专家李棣如,内科专家顾惺夫、李继先,肝病专家沈反白,妇科专家穆少卿、王懋如,针灸专家郭命三,痔瘘专家王庆林、王芳林兄弟,和他的老师内科专家王新午。说起十大名医,杨院长满含敬仰、满是钦佩,称他们学验严谨、医德高尚、毫无保留地捐书、捐方。“喉疳散”、“铁箍散”、“三益丹”等名方都来源于当时老中医的无私捐助。
在现存的1250件/套古籍线装书柜中,我为杨院长抽取了一函套的《赤水玄珠》,博闻强识的中医大家杨院长非常高兴,他对任晓芳、凌嫚芝、王文波三位工作室高徒谆谆而告,他说,中医经典要深读也要精读,《赤水玄珠》是孙一奎所撰,在解释命门、相火、三焦之意,对前代学说评述公允,作为丹溪学派的学术对明清时期的中国医学对后世的医学流派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杨院长又仔细端详《赤水玄珠》函套,轻轻地翻阅每一册件,欣慰地表扬图书馆对古籍线装书保护得不错,他问我图书馆珍藏善本最早的版本,我说是许浚所撰的《东医宝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四库分编登录整理时,登记的版本年代为明万历四十一年(即1613年),通过2014年至2017年的全国移动文物普查,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后期调研,确定医院所藏的《东医宝鉴》为甲戌完营重刊本,即朝鲜纯祖十四年甲戌,也就是1814年刊印。杨院长反复嘱托,一定要重视古籍线装书的保护,这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是中医文化的体现。在拍片录制间隙,杨院长还对我所撰写的《西安市中医医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报告》仔细审阅,悉数指点。
仁术厚学济苍生,医林五十尚耕耘。医话医事道不尽,看我西安大国医。
编辑:刘潇
上一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一行到西安市中医医院调研指导工作 下一篇:市中医开展痔病应用适宜技术培训班 全省百余名基层医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