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切到敌人后方,切断敌方供给,然后正面进攻,轻松拿下……”刚做完手术,泌尿外科主任张运涛难掩心中兴奋,“侃侃而谈”道。
又是后方,又是供给的,不知道的人,都以为是在排兵布阵。可听张主任一细说,才明白,打仗不仅讲战术,做手术也要讲究战术。
而这场“战争”的主人公便是60多岁的李大爷。
李大爷很注重保养,每年都会按时体检,没办法,谁叫家里的孩子一个是山西当地医院的呼吸科主任,一个是普外科主任。生活在医生家庭里,还是两个主任,这让李大爷是既骄傲又放心。
噩耗!癌栓+熊猫血!
前不久,李大爷按照往年习惯,去孩子的单位例行体检。结果却让李大爷久久没缓过神来:左肾占位性病变。
可李大爷从来没有血尿或其他症状,怎么就突然“病变”了。为了确定病情,李大爷在孩子的陪同下,来到当地的三甲医院检查,核磁共振、CT……相关检查都做了。
“左肾恶性肿瘤,左肾静脉癌栓,下腔静脉癌栓形成……”当拿到检查报告单,看着白纸黑字,听着医生详细的解释,一家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同是学医的,李大爷的两个孩子最清楚,癌栓比癌症更可怕!
发现癌栓,意味着病情已经进展到了肾癌晚期。
癌栓,通俗的讲,就是肿瘤转移到了血管内,而李大爷的肿瘤顺着血管长到了下腔静脉。
癌栓的最大的危害是脱落。一旦癌栓或癌栓合并的血栓脱落掉到心脏,进而跑到肺动脉,造成肺动脉栓塞,死亡率极高,抢救成功率非常小。
癌栓治疗的最有效办法是手术切除。然而,在做相关检查时,竟发现老爷子的血型是RH阴性血,即所谓的熊猫血。
更棘手的是,李大爷癌栓在下腔静脉。据文献报道,4%—10%的肾癌患者可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癌栓。
乍一听,静脉堵塞似乎比动脉好一些,因为静脉血流平缓,压力小,不容易出血,但下腔静脉是个特例,它是收集人体下半身静脉血回右心房的最大一条静脉干。也就是说,下半身的静脉血都得通过这根“水管”往心脏回流,血流量不言而喻。
如何避免术中大出血?癌栓的手术出血风险本来就很大,其难度号称刀尖上的“珠穆朗玛峰”。
如何弥补缺失的血液?正因为稀有,所以才叫熊猫血,联系血站送过来的血,可能还不够术中出血的量。一旦上了手术台,很可能都下不来。
面对如此情况,很多医院都因为手术风险高,婉拒了老爷子的手术要求,家人一度陷入了绝望。
对于患者来说,不做手术,癌栓脱落可能造成肺栓塞死亡;做手术,大出血可能导致休克死亡。
虽然手术风险很高,但仍然是最佳的选择。不能再犹豫了,李大爷必须尽快手术。
希望!“排兵布阵”取癌栓!
坚持,希望就不会落空。几经打听,家人联系到位于西安的大兴医院泌尿外科张运涛主任。
一家人带着老爷子连夜从山西赶往西安大兴医院。
另一边,面对李大爷的这一复杂情况,张运涛主任高度重视,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多次召集手术麻醉科、介入血管科、输血科进行会诊讨论,同时也积极联系血站备得熊猫血。
血源,只是保障,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保证术中少出血。
为此,张主任联系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多次讨论,指导制定了“经腹腔镜根治性左肾切除术+经腹腔镜左肾周粘连松解+下腔静脉癌栓切开取出术”个性化精准手术治疗方案。
12月8号,在完善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李大爷的手术正式开始。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处理,为了减少术中出血量,张运涛主任“不玩手术刀,玩起了兵法”:
一、切敌后路。
术中考虑到患者左肾肿瘤大,左肾静脉癌栓长,已充满整个肾静脉,并进入下腔静脉。如果按照常规经腹处理,难度大,出血多。张运涛主任团队先采用右侧卧位,经左侧后腹腔镜下先结扎、切断左肾动脉,阻断了供应肿瘤的动脉,并充分游离左肾上极,为取栓争取更大手术空间。
二、正面取胜。
再改为平卧位,取右侧经腹直肌切口,充分显露下腔静脉及左肾静脉,不阻断下腔静脉的情况下,把左肾静脉及进入下腔静脉内的癌栓完整取出。这个时候是最考验医生水平,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下腔静脉大出血。
抽丝剥茧,小心翼翼,长达10cm的癌栓顺利取出。
整个手术过程,无明显血管出血,术中渗血量仅约100ml!(据统计,常规手术操作,若发生出血,出血量一般在2000-3000ml)
术后,李大爷的身体状况恢复良好,顺利度过了出血、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难关,第二天早上,便在家人的搀扶下,下地走路。
在张运涛看来,千方百计对患者好,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让患者少受痛苦,还要充分考虑患者在治疗中的风险,想方设法找到最佳治疗方案,也是考量一个合格医者的标准之一。
编辑:刘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