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心理健康。但是,只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健康科学的综合管理,基本可以控制达标,延缓并发症的出现。那么,糖尿病患者控制到什么程度才算理想呢?具体可以参考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见下图:
有的病友会好奇,糖尿病都有哪些控制措施呢?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总结来说就是“五驾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血糖监测。作为内分泌科医生,一般都会积极为患者宣教“五驾马车”,目的在于控制好血糖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饮食控制
首先我们的生活要有规律,做到一日三餐都按时按量吃,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每餐可以吃七八分饱,我们可以多吃蔬菜,少吃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我们还要多喝水,补充身体内缺乏的水分,这样才会得到健康的身体。
运动疗法
运动能够增加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运动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系统、长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对防治糖尿病心肌病变、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动可增强神经传导功能,从而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足。定量能量消耗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还能降低血压水平;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心脏应激能力;甚至还可以改善不良情绪,增加骨密度;据说还可以减少某些癌症的风险……这么看的话,运动好处太多了。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类、注射类。
口服类包括双胍类、二肽基肽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磺脲类、格列奈类等。
注射类包括胰岛素、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1.糖尿病的自然进程。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糖尿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急慢性并发症。
4.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5.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
6.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
7.饮食、运动、口服药、胰岛素治疗及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
8.血糖测定结果的意义和应采取的干预措施。
9.SMBG、尿糖监测(当血糖监测无法实施时)和胰岛素注射等具体操作技巧。
10. 口腔护理、足部护理、皮肤护理的具体技巧。
11. 特殊情况应对措施(如疾病、低血糖、应激和手术)。
12.糖尿病妇女受孕计划及监护。
13.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
14.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血糖监测
1.毛细血管监测:即末梢血糖监测,作为平时控制目标的检测。
2.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2-3月体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临床上,对于很多单纯西药控制不佳或者并发症严重的患者,通过中医药治疗手段,可以有效辅助降糖,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再辅以心理疏导,为患者树立信心,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广大糖友们应该树立起信心,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只要通过合理的管控,都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编辑:齐少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市中医医院“别样花篮” 传递爱的力量 下一篇:西安市中医医院:如何正确服用中汤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