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旨在唤起社会对炎症性肠病(IBD)这一慢性、致残性疾病和全球患者群体的关注,增强公众对炎症性肠病的正确认知。今年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的主题是“炎症性肠病不分年龄”,特别提出继续关注老年炎症性肠病人群。
炎症性肠病难诊难治病程长,患者负担较大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症状,某些患者还会有肠外表现,如关节、皮肤,乃至眼睛等。由于炎症性肠病具有不可治愈、终身复发性进展以及可致残性等特点,患者常常面临病情反复、住院时间延长、住院率增加等问题,承受着极大的身体痛苦和精神负担。
同时,炎症性肠病很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搞混,难以诊断。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吴开春教授表示:“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诊断、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前来就诊时,需要通过粪便检查、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等手段来确诊疾病。患者生活负担较重,不仅要频繁跑厕所,日常疾病管理也要小心翼翼,吃不好或是压力大都会加重病情。疾病的反复发作所带来的恐惧及频繁如厕的羞愧感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另外,吴开春教授还希望构建IBD专病联盟可以向基层辐射,通过规范化培训、经验分享、病案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推广前沿技术,提高IBD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同时,继续教育项目也可以促进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中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不断优化技术和方法。吴开春认为,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从“少见病”到“常见病”,老年人发病率上升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从“少见病“逐渐发展为一种不可治愈、需要长期治疗的“常见病“。我国2005-2014年间炎症性肠病总病例约为35万,预计到2025年,患者人数将达到100万左右。
过去,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以青少年为主。近几年,55岁以上老年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在稳步上升。据报道,10%至15%新诊断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预估在未来十年内,所有炎症性肠病患者中有1/3将是老年人(60岁及以上)。炎症性肠病患者群体正在走向老龄化,伴随而来的是更多慢性合并疾病以及多重用药,致使老年人群的疾病诊断及管理面临更多挑战。
“老年人作为特殊人群,往往是安全用药的主要关注对象。其器官功能减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易出现不良反应。同时,老年人群常合并多种用药,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差。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要对疾病有足够的了解,并遵医嘱按时服药,私自停药有可能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吴开春教授表示:“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用药时尽量选择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口服缓释颗粒剂型通过局部抗炎来缓解病情,易于吞咽,服用方便,对老年人更友好,能够帮助提高患者依从性。如果患者疾病进展严重了,再考虑升级优化治疗。”
由于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由肠道受损引起的慢性疾病,所以患者的日常饮食确实非常重要。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肠道的负担,控制肠道炎症,缓解症状,同时还可以保证身体的营养需求。吴开春教授建议,在饮食方面,IBD患者应该保持营养均衡,同时减少肠道刺激,抑制肠道的炎症。日常可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建议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米饭、鸡肉、鱼类等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吃辛辣、油炸、高脂肪、高纤维、高咖啡因、高酒精等易于引起肠道刺激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进食过快、暴饮暴食、吃太多或吃太少等不良饮食习惯。
此外,IBD患者还可以选择一些抗氧化剂、抗炎物质和益生菌等成分的食物,如蓝莓、草莓、芹菜、胡萝卜、南瓜、青菜、酸奶、鳕鱼等可以有效抑制肠道炎症。吴开春教授提醒,IBD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整,并且要与医生密切联系,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以达到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目的。
最后,吴开春教授提醒,炎症性肠病要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用药和管理,患者要定期随访;同时,患者也可以借助线上工具来定期监测疾病指标,实现更好的疾病管理。
华商网记者 袁毛毛
编辑:张芬
相关热词搜索: 疾病
上一篇:乙肝疫苗保护期有多长?盘点关于乙肝疫苗的7个常识! 下一篇:西安普瑞眼科医院360°全晰定制双升级 助力近视手术诊疗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