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陕西医讯 > 正文

老年肿瘤科主任张振斌: 病人的好转和生存给我最大的成就感

陕西医讯 华商网 2019-08-16 12:44:11
[摘要]当医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上有人回答:大部分时间正常工作,10%的时间郁闷、后悔、失望、沮丧,还有10%的时间开心、满足、感激、庆幸。但最后的10%抵消了其他的90%。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面对的是疾病和死亡,他们忍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而支撑他们的动力便是患者充满信任、希望的目光和重获健康的快乐。

2.jpg

  当医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上有人回答:大部分时间正常工作,10%的时间郁闷、后悔、失望、沮丧,还有10%的时间开心、满足、感激、庆幸。但最后的10%抵消了其他的90%。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面对的是疾病和死亡,他们忍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而支撑他们的动力便是患者充满信任、希望的目光和重获健康的快乐。他会因为挽救了每一名患者的生命而自豪,也会为没能救回来的生命而难过。 祈康医院老年肿瘤科主任张振斌就是一名医生。如沐春风,和风细雨是他给病人和同事的最深影响。张振斌坦言,学医是他始于小学的梦想。在读大学之前就对职业有了规划,自己性格沉稳、做事认真,适合医生这一职业,从业多年来,当每次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或者看到病情好转,感触就更深,也对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同感。

  缘起:爷爷突发疾病  触发从医志向

  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的张振斌说,他们爷俩感情非常好,在他小学时爷爷在家中突发脑梗,情况严重,出现失语、肢体不能动弹等情况,当时家住农村条件有限,医疗条件也限制了疾病检查和诊治。当时张振斌一位姨夫是省上的名医,姨夫利用中医针灸缓解了爷爷的疾病和痛苦。这一切,让张振斌感觉到了医学的神奇,医生的伟大,自此之后,他对医生职业产生了偏好,立志长大后做一名医生。考大学前,张振斌经过再三思考,认为自己性格沉稳、细心、喜欢追根溯源,适合当医生,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坚定写下了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学五年间,张振斌几乎将全部心思倾注了医学专业学习上,专业课成绩非常优异,2001年毕业,面临省外和省内医疗机构选择时,他依然选择了西安一家大型职工医院,因为工作勤奋认真很快被医院委以重任——单独管理病人,在工作中张主任和医院众多患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被广为赞誉。2007年,作为陕西省第一批“三支一扶”队员 ,他被组织部门选派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医工作,派送到高陵一个乡镇卫生院帮扶基层医院医疗、技术、临床、保健等,一年时间他吃住在高陵,期间因为工作忙碌回家次数很少,当时正值妻子怀孕期间,好在也是医务人员的妻子对他工作非常理解和支持,张振斌也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被评为“三支一扶”市级优秀个人。2010年,在西京医院呼吸内科进修一年多时间,张主任跟随西京医院呼吸内科张艰教授学习肺癌诊治和研究,相继在病区间轮转,但他主要专注于肺癌的诊治,同时在呼吸监护室进行深入学习实践,之后回到所在职工医院后勇挑内科大梁,担任科主任多年,在常见内科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这些经历使得张主任知识面更为宽广,对于内科疾病综合治疗更加深入。随着张振斌所在厂区的改制,医院所在地进行了拆迁,基层医院的磨砺和顶级医院实习使张振斌对医疗事业更加热爱和坚定,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张振斌随后被邀请到祈康医院,参与组建祈康医院老年病和肿瘤内科,再次挑起了这一学科大梁。小时的梦想、高考前的认真选择、基层医院的艰辛,大医院的历练和成长经历,张振斌在这几次关键性的转折做出了自己正确选择,也越来越向他的梦想靠近:给患者最好的治疗,实现救死扶伤的价值

  真情:走哪患者跟到哪,一路追随

  在祈康医院门诊大厅,很多人会时不时看到一位古稀老人郭老太太坐在三角钢琴旁,弹奏起一首首美妙的曲子,这位老太太是一位患者家属,多年来陪伴老伴胡大爷到祈康医院就诊看病、调养,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张主任平和、沉稳、细心,在18年从业中积累了一批忠实的患者群体,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追随张主任已经长达十五六年。

  患者胡大爷是东郊一厂的高级工程师,负责弹药研究领域,曾因工作意外导致烧伤,张主任认识胡大爷时老人已经退休,退休后又患上老年痴呆症,一次摔倒后导致脑出血,脑梗,大医院住院期间继发感染,转至ICU,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进而又继发多重抗生素耐药,出现药物性肝脏损害等,被医院劝回了家保守治疗,回到家的张大爷一家再次找到张振斌主任请求给予治疗。张主任结合其多病共存情况,进行情感评估、脏器评估、免疫调整,重新制定疾病康复方案,经过诊治后,胡大爷慢慢情况稳定了下来,身体耐药情况有所好转,其他疾病也逐渐稳定。

  之后的多年,胡大爷每次生病,都从东郊跑到南郊的祈康医院,老伴跟随照顾,老俩口不但和科室医护人员熟悉,连医院门诊、客服、导医处的工作人员都很相熟。随着阿尔海默症进展,胡大爷吞咽功能等受到了影响,现在住在祈康颐养苑,采取医养结合度过他晚年生活。

  同样的,长安区骆老太太和张主任一起抗击疾病已经四年多了,2015年胸闷、气短确诊“左肺腺癌IV期”后张主任为她确定详细的化疗方案和用药。随后她被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突变,2017年开始口服靶向药,2018年再次化疗,张主任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治疗跟踪评估、家庭经济情况,为患者制定靶向治疗,不但满足病人和家庭个性化需求,也获得了好的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经济负担。

  这样的故事很多,在张主任办公室,会看到很多锦旗。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医患真情。不仅是患者和家属对医护工作的肯定和认可,也是医务人员用心呵护、真情付出的缩影。

  肺癌:患者带瘤生存情况向好

  张主任从医十多年主要专注于肺癌诊治,虽然肺癌目前是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尤其是近几年发展特别快,但他认为,肺癌也是治疗手段较多的疾病,临床治愈率在提高,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肺癌甚至可以在未来几年达到临床治愈。

  张主任建议,体检等筛查时进行CT检查就可发现癌症,早期发现、规范治疗,肿瘤就会转变成像糖尿病一样的慢性病。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以及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发展,大多数肺癌患者可以临床治愈,临床上目前带瘤生存8、9年的患者越来越多。

  张主任说,肺癌的综合治疗迈入精准化、个体化时代, 在临床研究,转化医学、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等方面走在前列,分子靶向治疗、细胞生物治疗、肿瘤基因检测、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治疗手段,精准化、个体化医疗是个趋势,在肿瘤治疗上,得到了更好的应用,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准确评估病情,精准手术。而综合治疗模式将多学科融合在一起,协同作战,正确有序地综合运用化疗、手术、放疗等各种有效治疗手段,以达到肿瘤治疗的最佳效果。

  在祈康医院,中医和西医在疾病诊治方面更好结合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诊疗。张主任说,西医有很好的理论支持,但大医院西医的分科太细;中医经过时间沉淀下来保健养生经验非常实用,但随着疾病谱改变也要有一定适应范围。

  医学的发展、诊疗水平的提升,病人的带瘤生存期不断延长。一名肺癌患者儿子告诉我们,刚开始父亲患者咳嗽后只做了拍片检查,两个多月后再次检查发现肺癌,又单纯喝中药未进行其他治疗,后来经过在祈康医院张主任团队治疗,意外咳出了气管里的肿瘤块,随着肿瘤变小,老人的治疗也越来越向好的方面发展。

  经过多年钻研实践、经验累积,张主任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诊治方法:对症治疗、整合诊治。整合医学要求医生了解病人的身体整体情况,针对目前专业过度细化、专科过度细化、知识碎片化等存在的弊端,建立新的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医学体系,注重疾病的全面治疗和学科间的协作,他也将规范化培训、多学科联合门诊、多种疾病的MDT诊疗模式、中西医结合模式等整合医学应用于患者诊治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口碑。

  18年临床诊疗工作,职业带来的尊敬、成就感、幸福感使张主任一直坚定最初的梦想:“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简洁而富有哲理,也是张振斌主任的从医初心。

  张振斌

  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会员。从事临床工作15年,擅长老年病科危重疾病抢救及诊治工作。曾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重症监护室、肺癌中心,工作学习。曾任多家医院内科主任。在危重症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肺癌、胃癌、肝癌等多种实体肿瘤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编辑:刘潇

相关热词搜索: 肿瘤科 主任

上一篇:肾内一科主任杨飞龙:从心出发 用最专业的动静脉内瘘技术延长血透患者的生命线 下一篇:麻醉手术科主任王钧:“幕后工作”30载 只为帮助手术患者减轻痛苦摆脱死亡桎梏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