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16岁的高二女生小梅正半躺在病床上,与为她进行输液的护士谈笑风生,说着自己高考小目标和大学梦想。如果不是戴着有科室、床号、姓名等标识的手腕带,谁也不会把眼前这位开朗的女孩跟重症患者联系起来。
殊不知,10天前小梅曾陷入生命危机。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小梅一家开启了宅家模式,爸妈在家网络办公,学业紧张的小梅上起了网课,年幼的弟弟淘气玩耍。因一些琐碎事情与家人发生口角,原本有抑郁症的小梅越想越生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冲动地把3种抗抑郁药物共200多片一股脑吞进了肚子里。随后,小梅感到头晕,肚子也难受起来。小梅妈妈发现这一异常情况,连救护车也来不及等待,立马自驾带小梅奔向了西安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经急诊快速地洗胃、补液、护胃等系列治疗后,为进一步诊治,小梅被急促的平车转入西安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接诊的医生陶如在了解小梅发病前后经过后,便开始“筹谋”起来。首先,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重症病房为保护患者安全,取消了每日探视,采取完全封闭式管理,目前神志清醒、脆弱敏感的小梅能否适应无亲属陪伴环境?其次,如何防止小梅再次“做傻事”?最重要的治疗方面,如何清除已大量吸收的药物?如何保护因药物过量而受伤的肝肾功能?抗抑郁药物中毒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心血管系统症状,如何提防它们作祟?
抢救迅疾展开,小梅被安排在了病房“心脏”位置,既离医护人员工作台最近,又有窗帘遮挡,很好地保护个人隐私。陶如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快速行股静脉血滤置管术,准备用血液灌流的方法将毒素吸附出来。就在准备开始治疗之际,小梅突感头晕加重,很快意识不清,心电监护提示心率以8次/秒的速度在下降,血压测不出,这是严重的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心动过缓伴血压下降!在一旁的医护人员立刻心肺复苏,静脉注射提升心率药物。1分钟后,心率、血压回升,小梅苏醒过来。为了竭力挽救小梅年轻的生命,尽快把体内毒素排出,再次对小梅进行血液灌流,护士王凯华守护着蜘蛛网似的血液灌流治疗,护士马婧婧在一旁握着除颤仪,护士李鑫推着抢救车。当晚对小梅的血液进行了两次灌流,每次2.5小时,血流速100-150毫升/分钟,对于这样一个16岁女孩来说,这样大幅的血液灌流,相当于全身血液毒素被吸附了9-10次。
通过这样迅速和及时的抢救治疗,小梅的病情逐渐好转起来,未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也渐渐好转。通过心理疏导,小梅也开朗活泼起来。
如何避免孩子拿生命感情用事呢?
西安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董培贤主任给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从小关注孩子内心变化,适当制造些小小挫折,再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指导。
其次,在家上网课期间,父母既是家长又充当班主任角色,唠叨不免多了起来,可以通过一起玩一场游戏或做顿美食来缓解紧张的关系。
另外,当孩子有精神心理方面困扰时及时找心理医生疏导,所服药的药物一定要控制好剂量,不然,治病的药物也能分分钟要命。
编辑:李欢
上一篇:市中医赴周至县小王涧卫生院开展精准帮扶活动 下一篇:追亿恩师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