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西安市红会医院院长郝定均携脊柱退变与肿瘤病区主任单乐群及其他几名脊柱外科医生,首次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为一位15岁的患者成功实施了脊柱畸形矫形手术。
芳芳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来自宁夏的一个小县城。在她5岁的时候,她的家人便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她的两个肩膀高低不一,颈背部也和别人不一样,可以看见一个大的隆起的包块。当时在当地的医院检查过,拍片显示脊柱侧凸畸形,然而那时候芳芳还小还不懂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也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
随着芳芳的长大,脊柱畸形也越来越严重,芳芳也开始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小时候的芳芳活泼、开朗、特别爱笑,随着脊柱畸形的发展,她的“不一样”就变得越来越明显。现在的她自卑、敏感、不爱和别人交流。她的父母这才意识到这个病对她孩子的影响真的太大了,不仅仅是身体上更是心理上的。
她的父母急迫地想解决孩子的问题,经过多方咨询才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手术,风险很大。这时候她的心里又开始打退堂鼓了,到底哪个医院才能做好这么大一个手术?毕竟孩子还小。经过多方查证得知,于是来红会医院寻求治疗。来到红会医院之后,进一步了解到医生准备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给芳芳做脊柱畸形矫形手术,听说这个技术戴个眼镜就能清楚的看到病人病变部位的情况,又是郝定均院长亲自做手术,芳芳的家人觉得她这次真的来对地方了。
术前,红会医院郝定均院长及脊柱病医院诊疗团队为芳芳安排组织了多学科会诊,针对患者病情,从术中出血、手术方式、围手术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病例讨论,最终确定手术方案及风险应对预案。
手术进行的非常成功,芳芳以及她的父母非常高兴,芳芳的父母希望随着芳芳脊柱畸形的矫正,芳芳的性格也重新回到小时候的活泼开朗。
西安市红会医院肿瘤病区主任单乐群
据单乐群主任介绍,传统的脊柱截骨矫形手术,手术的难度极大,风险极高。利用“混合现实”导航技术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病人痛苦。混合现实(MR:Mixed Reality)技术是通过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在虚拟世界、现实世界和医生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以增强医生体验的真实感。是以患者影像学数据复原的组织结构3D模型为观看对象,实现虚拟模型与真实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虚实相容。
西安市红会医院院长郝定均
对于“混合现实”导航技术的优点,郝定均院长说道,以往医生只能依赖CT、磁共振等检查结果,在大脑中“想象”还原患者的病变情况,而混合现实技术是将患者的CT或核磁数据传到系统中进行读取生成3D全息模型,医生只需要借助混合现实眼镜,就能清晰看到病人病变部位的3 D影像,并可以对影像进行部位隐藏,缩放,旋转,移动,改变透明度等操作。
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医患沟通方式,由于该技术的呈现方式使得医生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患者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身病情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减少了由于双方医学信息不对等所造成的误会,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在术前规划方面,医生之间借助于全息影像的展现方式,得以全面的观察病变细节,在深度挖掘影像信息的同时,更清晰的了解骨骼、神经、血管等空间结构与关系,为手术做出尽可能合理的规划。全息影像的展现对于术前路径设计意义巨大。
在手术中,将模型与患者的真实病变部位进行叠加,如同给了医生一双透视眼。为医生提供了更具参考价值的影像信息,有效提升空间感知能力。手术操作起来医生能做到“心里有数”,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同时也保证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编辑:熊玲
上一篇:三维可视化及3D打印技术 在肿瘤中的应用 下一篇:你想象过医院拍的片子变成三维立体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