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健康中国你我同行”为主题,宣传健康中国战略重大决策,其中报道了西安市发挥基层中医馆作用,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防治中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做法。
报道中说,76岁的梁凤梅老人,患有糖尿病27年,并伴有糖尿病足、糖尿病神经病变、高血压等多项并发症,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不久前,她家所在的西安北院门西大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国医馆,专门为她这样的慢病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像这样建在社区里的国医馆,目前西安有199个。西安市卫健部门与陕西省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医联体,立足社区,形成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为居民特别是慢病患者提供方便可及的健康服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重大慢性病人众多,因此在健康中国行动中,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实施5项防治(防控)行动,四类重大慢性病成为重点。
焦点访谈西安片段
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西安建设中,我市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不断提升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获得感,坚持中西医并重,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不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市级先进单位”称号。
建好家门口的中医馆
改善城乡居民就医条件
逐年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实施基层中医馆建设项目,全市19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馆。中医科室集中设置、中医药特色浓郁、文化氛围浓厚、标识标志明显、服务项目齐全,广泛开展针刺、灸类、推拿、刮痧、拔罐、敷熨、熏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药“简、便、廉、验”特色深入人心。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就医需求
发挥市中医医院龙头作用和区县中医医院枢纽作用,采取人员上送下派、巡回医疗、技术帮扶等形式,提升镇街和村级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行中医医联体和县镇一体化管理,发挥省、市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方便可及的特色优质服务。
在此基础上,市财政投入615万元开展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和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培育地方中医学术流派,支持发展中医师承教育。中医肛肠、脑病、脾胃病、肝病、骨伤、针灸推拿科、内分泌科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在业内影响深远,深受城乡居民喜爱。
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
健康促进中的优势
以健康教育、巡回医疗、入户随访等多种形式,对重点人群进行患病风险评估、养生保健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2018年,全市有47.86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中医体质辨识服务,24.24万名0-36个月儿童接受中医调养服务,34万名高血压和12万名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中医药健康管理。莲湖、长安、阎良、高陵等区县将孕产妇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范围。
弘扬中医药文化
普及健康养生保健知识
全市建立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16个,以宣传教育基地和基层中医馆为阵地,通过开设中医专栏和微信公众号、健康大讲堂、义诊讲座等多种形式,让中医药文化精髓和养生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城乡居民,这只是我市全力营造健康西安环境的一个具体实例。为响应国家号召,日前,市卫健委发布《“健康西安2030”行动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15分钟健身圈,2030年,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以上。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全市成人吸烟率下降到17%以下等目标。
而目前市卫生健康委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西安”建设为主线使全市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
来看都有哪些实打实的举措呢?
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就医圈”
制定《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就医圈”实施方案》,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今年我市全面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和服务患者等因素,对全市现有及未来医疗机构进行全区域整合布局、调控设计和整合优化。加快补充新增人口聚集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发挥医疗服务作用,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医疗服务更加安全高效。
到2019年年底,通过对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在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基础上,增设医疗卫生机构47所,进一步增进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就医圈”,城市居民15分钟可以到达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三级、二级、一级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20家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达130.6万人
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市人民医院、西安红会国际医院、西安国际儿童医院、市中医医院南院区等重点建设项目和大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市第九医院、市第五医院改扩建PPP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加快国际化医疗机构建设,“环球医生诊所”“中医药国际诊疗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全市三级医院加强国际病区建设,19所医院设立涉外国际医疗门诊,开通外籍人士住院绿色通道。深入实施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围绕美化环境、完善设施、强化质量、规范诊疗等10项重点工作,改善群众就医满意度。积极开展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
截至6月底,我市成立家庭医生工作室3052个,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552个,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达130.6万人,重点人群签约居民达85.9万人、签约率为33.77%。推进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在全市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暨“中医药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活动。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启动智慧医疗服务APP项目二期建设,完成居民健康卡、社区医疗移动支付改造等工作,进一步方便看病就医。
免费“两癌”筛查达11.43万
进一步优化接种门诊服务范围,推进西咸新区和开发区接种门诊建设,积极提高群众对预防接种工作满意度。
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推动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深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安宁疗护试点,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加强全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诊网络建设。全面落实妇幼健康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不断提高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上半年全市孕妇产前筛查达6.18万人,新生儿疾病筛查达7.19万人次,免费婚检达16217人,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达11.43万名。上半年累计发放出生医学证明51436张,持续完善出生医学证明信息化管理系统。2019年4月1日起,我市实现在线预约和申请办理出生医学证明业务。
编辑:刘潇
上一篇:2019年全国康复机构管理高峰论坛将在西安举办 下一篇:2019年全国康复机构管理高峰论坛在西安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