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健康 > 陕西名院 > 西安交大一附院 > 正文

西安交大一附院利用“第三只眼”帮患者解除巨大肿瘤之困

西安交大一附院 华商网 2019-03-28 15:47:32
[摘要]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王曙逢教授、李徐奇副教授团队利用三维可视化重建、混合现实技术导航的精准腹膜后肿瘤切除为小张切除了近20厘米的肿瘤。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阴雨。这话用在小张身上一点儿都不为过。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王曙逢教授、李徐奇副教授团队利用三维可视化重建、混合现实技术导航的精准腹膜后肿瘤切除为小张切除了近20厘米的肿瘤。

  小王怎么都没有想到,一次偶尔的体检竟让他全家陷入莫大的困境。

  4个月前,在外打工的小张在体检时发现腹腔内长了一个大肿块。思虑再三,小张决定回陕西老家治疗。老家的县医院给小张做了CT和磁共振检查,发现这个肿块位于右侧腹膜后区域,肝脏右叶和右肾之间。县医院医生评估病情后束手无策,建议他到交大一附院普通外科找王曙逢教授。

微信图片_20190328160403.jpg

  王曙逢教授接诊看到小张之前拍的CT片子,大吃一惊。这个巨大的肿块位于人体内最大的静脉下腔静脉和最大的动脉腹主动脉之间,下腔静脉都挤到了一边,其它多根人体重要血管受挤压,走形变化。“手术相当困难”,这是王教授的第一个念头。“但必须要做手术”,“病人还年轻,如果不做手术,巨大肿瘤将进一步生长,今后手术会越来越困难”。

  于是王教授果断安排小张住院,住院期间做常规的影像和化验检查。手术前邀请影像科王秋萍教授会诊,共同仔细研判了CT:右上腹腹膜后的肿块不仅推挤了下腔静脉向右移位,在肿块前方的十二指肠、胰腺也被推挤向前。肿瘤的右缘是下腔静脉,左缘是腹主动脉,前上缘是门静脉,下缘是左肾动、静脉,后壁是右肾动脉的上支,后下缘是右肾动脉的下支。还有肿瘤的一部分镶入了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夹角。也就是说,这个肿瘤的上下左右前后都是“雷区”,如何完整的切除肿瘤,又不损伤周围血管,是一大难题!

微信图片_20190328160407.jpg

  但,一个更大的难题摆在了医生的面前。在检查中发现,小王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心房左向右的异常分流。经过医院结构性心脏病科会诊,认为小张的这种发生围手术期反常栓塞的风险很大,手术前后都需要每天注射两倍于常规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用上了,可按下葫芦浮起瓢,栓塞风险降低了,但是手术出血的风险却大大增加!

  王曙逢教授和团队成员李徐奇副教授再次逐项核查各项检查指标,讨论手术方案及手术时间,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全面的评估和风险的判断。他们团队打算运用一项新技术——腹膜后肿瘤三维可视化重建和混合现实MR技术。这项王曙逢教授率先在西北地区开展的新技术,可使手术医生获取肿瘤和血管的精确空间解剖关系,为手术关键步骤提供直观的实时导航,实时引导重要血管的分离和肿瘤病灶的切除,实现完整切除病灶和避免重要解剖结构的副损伤,从而提高手术的质量,降低手术风险。

  手术方式已然确定,然而,小张面露难色,为了来西安看病小张家已经四处借债筹钱,再无力承担额外几千元的花销。王曙逢教授考虑,小张的手术是一项很大风险的挑战性工作,若手术规划基于CT等传统的平面影像资料,肿瘤毗邻的复杂解剖结构直观性不强,缺乏空间立体感,可能影响手术的安全性。“为了病人的安全,为了手术的成功,为了患者的预后,这笔必要的新技术成本花销,我们团队来承担!”王教授对团队成员们交代。

  手术中,李徐奇副教授将病人的影像资料输入电脑,并携带该技术配备的特殊眼镜。通过眼镜,王曙逢教授在术中神奇地将带有病人腹部肿瘤的3D模型从电脑中提取出来,并融合到病人身上,与病灶重叠显示在一起。在麻醉科程红霞教授的保驾护航下,通过导航技术的辅助,经过9个小时的奋战,手术成功了!在手术中,肿瘤周围所有的血管都被精细解剖保护,除了渗血之外出血不多。整个肿块被外膜未损的完整切除,这意味着小张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大大降低。

  通过术后观察,小张目前情况稳定,恢复良好。(华商网 刘雅婷)

编辑:刘潇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交大 一附院

上一篇:西安交大一附院眼视光中心与屈光手术中心开诊 下一篇:西安交大一附院临床成功应用可视导航技术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